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
世界航空产业全球化和专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日益庞大的研发投入、复杂的生产销售体系以及相应产生的巨大市场风险,迫使一国的航空工业不得不加入全球航空产业链。中国要大力发展航空产业,特别是大飞机制造,同样也不例外。中国航空产业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大型客机制造也已在全国乃至全球进行制造布局和零部件采购。
国内外航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经验表明,航空产业的产业链较长、上下游产业关联密切、产业带动效应显著。一般而言,一个航空项目发展10年后给当地带来的效益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因此,航空产业以及关联产业的发展,必然创造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力促进区域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随着我国大型客机总装制造中心落户浦东新区祝桥镇,该项目的产业发展带动效应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效应将充分体现。上海在进行产业选择过程中,必须面向国际、把握前沿、立足高端、注重创新,全面打造体现国家水平、依托区域禀赋优势、具有强大研发优势、具有显著集群优势及符合现代产业发展规律的航空制造业和航空服务业产业体系。
一 大型客机项目的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效应
航空工业处于制造业的最高端,凝聚了制造业的精华,既是战略性产业也是典型的高科技产业,拥有技术含量高、行业覆盖面广、投资前景广阔的特点。
(一)大型客机项目发展背景及近况
大型客机是航空工业的王冠,技术最复杂,质量要求最高,涉及的经济利益规模也最大。对于大飞机项目,国家战略目标的实质不仅是开发出产品样机,而且要以国家重大专项的形式动员全国的力量,建立起大飞机技术能力赖以生成、发展和提高的产品开发平台,并以竞争性企业的组织形式通过不断的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实现产业化,最终在这个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工业领域形成与美国和欧洲的鼎足之势。
“运10”是中国研发的第一种大飞机。该机1970年8月立项,代号“708工程”。“运10”基于自主开发,同时对波音707有所借鉴。1975年6月完成设计图纸,并仿制出涡扇8发动机。1976年9月下线1号机,1978年11月通过静力试验。1980年9月试飞,至1984年飞行超过130次170小时。1985年,“运10”项目因种种原因被迫终止(见表1)。
表1 我国民用飞机制造的发展阶段
2007年2月,中国大型飞机研制重大专项正式立项。2008年5月,大型客机项目主体——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2009年12月28日,中国商用飞机总装制造中心在浦东祝桥镇奠基。2009年11月30日,中国商用飞机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暨中国商用飞机设计研发中心揭牌。2012年2月29日,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航空发动机总装试车中心在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区举行了奠基仪式。从此,我国大型客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按照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的发展规划,2014年完成C919首飞,到2016年,完成C919的适航取证,并形成C919大型客机年产20架的生产能力。
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是我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是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也是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主要从事民用飞机及相关产品的科研、生产、试验试飞,及民用飞机销售及服务、租赁和运营等相关业务。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实行“主制造商—供应商”的项目运行模式,重点加强飞机设计集成、总装制造、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适航取证等能力,坚持中国特色,体现技术进步,走市场化、集成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自主发展道路。
对于大型客机的不同部件,国内企业具有技术性、经济性综合优势的就优先在国内生产;国内没有优势的通过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获得部件供应,并最终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根据国内供应商的研制能力,大型客机C919的机体部件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和国内供应商承担。2009年5月26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与9家国内机体部件供应商签订备忘录,上飞、西飞、哈飞、沈飞、成飞、昌飞、洪都集团、航天科技集团306所、济南特种材料研究所、西子集团等国内厂商成为大飞机首批确定的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