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2月 |
一 调查的缘起及基本情况
中国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旨在实现和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保障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满足公民公共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供的公共服务体系。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决定,在这个决定中专章论述了公共文化服务,认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为了了解当前民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情况,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分别在东、中、西部地区选择若干个省份进行问卷调查。这次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593份,涉及12个省25县(市、区)。其中,东部地区样本数为678份,中部地区样本数为754份,西部地区样本数为161份(参见表1)。同时,课题组分别深入浙江宁波、广东深圳、河南周口、湖北黄石、陕西渭南等5市进行典型调查,通过集体座谈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对这5个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情况和典型模式进行了实地考察。为了掌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运作情况,课题组还深入基层社区、图书馆、文化馆(站)、群艺馆、剧院进行实地考察和个别访谈。
表2显示了这次被访者的基本情况。被访对象覆盖工人、农民(包括农民工)、干部职工等不同职业群体;平均年龄为35.86岁,以中青年为主(20~49岁之间的超过70%);平均月收入2971.40元,但收入结构总体趋向分散,月收入不足500元和超过5000元的分别占15.59%和8.12%,中下收入者居多,因此本次调查的数据主要体现了普通群众的文化需求、态度和观点。
表1 公共文化服务问卷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续表
表2 被访者的基本统计特征
本报告主要以此次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在分析民众公共文化需求和公共文化服务状况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建议。
二 民众公共文化需求弹性发展
从调查来看,我国民众公共文化需求总体上趋于弹性发展,主要表现为:民众私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且自主性不断增强;公共文化需求异质性程度较高,基础性需求与差异性需求分界明显;青年需求旺盛且多元,中老年需求相对较弱且单一;健康养生的文化消费方式日渐盛行,宗教活动日益活跃;民众更加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和它的休闲功能。
(一)民众私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且自主性增强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当前民众的文化消费状况,我们引入了吴理财教授提出的“私性文化活动”概念[1],私性文化活动主要是以个人或家庭私性文化活动场域为单位而进行的文化活动,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文化需求,是不能给其他更多人提供文化享受的文化活动,如看电视、上网等。当前群众的文化活动相比传统的看戏、看文艺演出,更多地选择看书、看报、打牌、上网、打球等活动,自我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只有3.16%的群众觉得无事可干,群众的私性文化生活自主性增强。但当前群众的文化生活仍然过分单一。在被访者中,有69.18%的民众看电视自娱消遣,其次是上网、看书看报、听广播听音乐、打牌打麻将,分别占47.97%、44.3%、29.37%、27.34%(如图1所示)。近年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上网成为人们除了看电视之外的主要文化活动。尤其是在农村,农民文化娱乐形式少,文化阵地空白多,健康文化生活贫乏。
图1 被访者自娱文化活动(多选)
(二)公共文化需求异质性较高,基础性需求与差异性需求分界明显
对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民众的评价标准各有不同。36.90%的被访者认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应符合群众的需要,强调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回应性;30.29%的被访者认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应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强调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18.99%的被访者认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应该与当地文化特色相衔接,强调公共文化服务的地方性;16.19%的被访者认为政府应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提供无差别的公共文化服务,强调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如图2所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