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6月 |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第一次对社会治理进行了系统阐述。关于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社会治理方式方面,强调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方面,强调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在社会矛盾的预防和化解方面,强调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在公共安全方面,强调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学术界对社会管理或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为数不多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治理评价体系”课题组以维护稳定、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和谐为目标,设定了中国社会治理指数,该指数包括6个二级指标:人类发展、社会公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参与,35个三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作为6个评价维度构成了中国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的6大支柱。[1]IUD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对社会管理领域中社会管理投入、社会管理政策、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社会生活、社会参与、社会环境等7个方面共38个指标构建评价模型,以量化的手段对各地区社会管理进行客观评估与解读。[2]宁波社会管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其客观性指标体系由公共服务保障、社会矛盾调处、社会治安防控、新型城市管理、综合信息管理、实有人口管理、有序规范管理七大类指数,共43项具体指标构成。主观性指标体系选取“和谐宁波”群众感知度专项民意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发展受益度、社会稳定满意度、民生保障满意度、生态环境满意度等四个领域中与社会管理有关的34个指标[3]。
基于对社会治理概念的界定,借鉴评估指标体系,本报告确立了描述河南省社会治理状况的指标体系。该指标系统共分三级,具体指标如下(见表1)。
表1 河南省社会治理三级指标评价体系
为了描述河南省社会治理状况,课题组查阅了“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省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为了了解河南省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2013年暑假,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与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进行了河南省社会治理专题调查,此次调查涵盖河南省10个县(市、区)、20个乡(镇、街道)、40个村委会(居委会),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专题座谈。本报告就是基于上述数据和调查资料完成的。
在写作思路上,本报告不仅利用数据对各个指标进行了单变量描述,还对部分指标进行了年度趋势分析。为了突出河南省社会治理基本特征,本报告选取了部分指标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以及全国的平均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本报告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是描述框架,接下来的部分则利用相关数据分别从公共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平等方面对河南省社会治理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 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向好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它是我国社会转型期深层社会矛盾的反映和表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保障公共安全是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社会治理的首要目标。本报告主要从安全生产情况、火灾事故发生情况、交通事故发生情况、社会治安安全四方面来分析河南省公共安全形势。
(一)安全生产显著改善
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内涵。2012年河南省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加强了对重点生产部门的监督管理。
表2 2012年河南省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2012年,全省发生伤亡事故总计10490起,其中道路交通事故6732起,占比64.18%,工矿商贸企业119起,占比1.13%,消防火灾3639起,占比34.69%;全省伤亡事故造成死亡总人数1854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636人,占比88.24%,工矿商贸企业202人,占比10.90%,消防火灾16人,占比0.86%;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共5起,道路交通事故3起,工矿商贸企业1起,消防火灾1起(见表2)。
从过去5年河南省安全生产形势变化来看,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