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
一 引言
信贷要素的缺失和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已经被认为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穷人需要金融服务,但由于信贷市场的失灵,正规金融部门难以服务于贫困农村的穷人和低收入群体。小额信贷作为金融服务的制度创新,具有为穷人进入信贷市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促进农村信贷市场发展的潜力,这已日渐成为发展金融领域的共识。
农村金融系统由多个机构组成,总体上可分为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许多正规金融部门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业绩令人失望,而非正规金融部门在欠发达的农村仍然很重要,甚至超过正规金融部门。从经济的观点看,正规金融服务扩展到贫困农村地区成本比较昂贵,给地理上分散的、小规模的、用于高风险农业投资的放贷,交易成本很高。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金融服务的更多需求,正规金融部门越来越重要。小额信贷作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改善穷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有重要作用。这既是理论命题,更需要实证的检验。
本文利用样本调查数据,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两个问题:第一,分析农户的贷款规模、结构和用途,由此判断当地农村信贷市场的特征和小额信贷在当地信贷市场中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补充和替代作用;第二,分析农户信贷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以及小额信贷在改善信贷分配不平等中的作用和改善信贷分配不平等中的潜力。
二 样本与数据
本研究利用扶贫社(FPC)小额信贷项目[1]实施的两个县(河北省易县和河南省南召县)的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了理解小额信贷的作用,本调查收集了农户全面的信息,并选择非贷款户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为了保证对照组与贷款组具有相同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征,在项目村中同时选择贷款组和对照组。这种方法适合扶贫社的现实,即在一个项目乡中大多数村庄都开展了项目,而在大多数项目村中正在使用贷款的农户一般不到全村总户数的半数。对易县和南召县调查的时间,分别为2003年3月和2003年10月。
易县和南召县分别位于河北省保定地区和河南省南阳地区,两县均属于丘陵山区,对中部欠发达农村具有代表性。2002年底,两县总人口分别为56万和60万,人均耕地面积分别为1.26亩和0.7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156元和1460元。
(一)抽样过程
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扶贫社的规模,确定出样本乡镇、村庄和农户的数量
具体方法为:在易县和南召县各选择两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选择4个村庄、120个样本户,贷款户和非贷款户各60户。确定调查乡镇的原则是:项目运作3年以上且在该乡镇有一定的规模,两个乡镇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具有一定的差异。确定调查村庄和样本数的方法是:分别以易县到2002年12月底、南召县到2003年6月底的贷款户占全村农户的比例为标准,将村庄按这一比例从低到高分为4组,在每个组中随机抽取1个村庄为调查村,这样,在每个县确定的两个乡镇中抽出8个调查村庄。每个村样本数的确定方法是:①以该村有效贷款户[2]占本乡镇4个村总有效贷款户的百分比为权重,②用该村的权重乘以贷款户总样本数(60)得到需要调查的贷款户数,③按1:1的比例得到非贷款户数。例如,在一个乡的4个样本村中,共有N个有效贷款户(在村庄1、村庄2、村庄3和村庄4的贷款户分别为N1、N2、N3和N4),那么,决定样本数的权重分别为N1/N、N2/N、N3/N和N4/N。4个村庄的贷款户和非贷款户的样本数量则分别为N1/N×60、N2/N×60、N3/N×60和N4/N×60。
第二步,抽取样本户
抽取样本户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利用全村花名册等距离抽出调查户,实际抽出的户数略大于设计的户数。其次,请村会计和村长协助,将全家已经迁出本村的农户和五保户剔除(这个比例一般为5%~10%);然后请扶贫社的村中心主任,将其中使用过扶贫社贷款的家庭挑选出来(包括历年曾经使用过贷款,但现在已经还清的农户)。第三,检查第一轮抽样中包括的贷款户(包括正贷户和曾贷户[3])与设计要求的贷款户的差数。根据这一差数,利用扶贫社的正贷户名单,进行第二轮随机抽样,以满足设计要求。
(二)样本的实际构成
易县和南召县的样本数分别为245户和243户(见表1)。易县样本构成:126名扶贫社贷款户(包括78名正贷户和48名曾贷户),119名非贷款户(包括34名顶替户[4]和85名未贷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