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
(2006年5月28日)
很高兴出席第七届全国“创业之星”经验交流表彰大会。今天,不仅有众多的“创业之星”,还有推动农民就业创业的劳务输出大县的代表、农民工培训机构的代表、创新制度融入农民工的城市代表。你们用自己的劳动,用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你们是时代的英雄,我谨向大家致以热烈的祝贺!
我们的伟大祖国,现在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展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表明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新的历史时期。“三农”是我国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2006年以来,党中央颁布了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号文件”,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对于立志创业的农民工来说,迎面而来的将是一个更好的时机,会有更大的创业舞台,更有利的创业环境,更有力的政策扶持。
目前,我国农民工的规模已达1.2亿人,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10。最近二十多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潮,为城镇输送了一支极具活力的新型劳动大军,成了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大潮造就了数百万的创业者。创业者们有许多奋发图强的感人事迹,他们在市场中磨炼成才,因拼搏而走向成功,真正是可歌可颂!中国农民走出了一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新路子,开创了就业创业的新机制。
现在,全国各地又出现了“凤还巢”现象,很多人回到家乡撑起了一片创业的蓝天,为当地经济增添了活力,多了就业之源,带动一批批农民转移到城镇,把旧城改造成新城,这是农民开拓致富门路、解决就近转移就业、促进城镇化的一种很有成效的新方式。有的县经过多年的工夫,创出了劳务品牌,造就了一支支规模化、集团化的专业劳务队伍,“一县一品”、“一县一专”,在市场中享有充分的声誉,折射出当地的精神风貌。这些县因为尽可能地减少农村闲置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口,体现了共同富裕的道路,而受到人民的称道。他们的发展模式既突出了技术进步的推动,卓有成效地进行着自主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不断提高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同时又从劳动力众多的县情出发,注重适度技术的应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个体经济、中小企业及微型企业,把潜在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开发成了现实生产力。这些县创业的春风扑面而来,创业精神、创业文化、创业舆论蔚然成风,整个县域,既是创业的舞台,又是创业者成长的大学校,真是哪里有创业者,哪里就充满活力。
当今时代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财富来源,主要来自人力资本的可持续生产能力。我国的农民工,特别能吃苦耐劳,特别能拼搏奋斗,不足的是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提高劳动者素质更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也是我们在新世纪推动经济发展必须注入的新的动力源。各地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要把提高农民工岗位技能纳入当地职业培训计划,使他们成为更具效能的人力资本。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着力要解决的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农民工对城镇的建设是功不可没的,城镇应善待农民工,引导他们融入城镇,让城镇成为农民工的第二家乡。对于农民工存在的住房、医疗、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我们应该从制度创新入手,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帮助他们“安居乐业”。尽量减少农民的数量,使之转变为新市民,这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加快这个历史进程。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企业主和劳动者的和谐共同体。劳动者为企业创造了财富,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应该及时传导到工资的提高。要切实规范企业的工资管理制度,改变农民工工资偏低、同工不能同酬和被拖欠工资问题。还要切实解决生产安全问题,为农民工建立必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出席这次大会的“创业之星”,从普通的劳动者到创业者,是一次飞跃,而从创业到兴业,还必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你们的成功只是开始,今后必然会有种种挑战要面对,种种风险要去战胜。要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就必须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层次扩展,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