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11月 |
理论篇主要探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县域经济特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型和县域经济发展典型战略模式,努力构建一个基于经济学理论分析、面向县域经济战略实践、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体系。
一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经济学基础分析
本节主要就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相关经济学理论进行讨论,主要包括稀缺性理论、增长极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及其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
(一)稀缺性理论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1.对稀缺性理论的理解
稀缺性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是指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中,资源供应总是处于一种稀缺状态。然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当人们一种需求被满足时,另一种需求油然而生;人们的需求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同时希望满足多种需求;人们的初级需求被满足了,必然会追求更高一个层次的需求。人们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理想、梦想、幻想,这些都是需求在他们心中的表现。人类需求的满足,需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供应,但是,相对无限的需求,资源总是处于供应不足的状态中。需求无限性与资源稀缺性是一对永恒的矛盾。稀缺性是经济社会的一个基本现象,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对它进行过论述。
一个最明白的论述是: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生产出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正如一个家庭不能给每个成员想要的每一件东西一样,一个社会也不能给每个人以他们向往的最高生活水平(曼昆,2001)。[1]
一个最透彻的论述是:让我们想象一个极其富有的人,他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我们也许以为在他的词汇里根本没有稀缺这个词,但是请想一想:时间也是一种资源,他必须决定每天把他的时间用来玩哪些贵重的玩具。如果也把时间算在内,稀缺确实是每一个人的生活现实(斯蒂格利茨,1997)。[2]
稀缺性这一无法回避的经济规律,对人类社会活动产生两个重大影响:
一是由于资源稀缺,人们要获得自己所需的资源,必须付出一定代价或足够的努力,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对夏威夷的居民来说,阳光与海水是免费的,但是观光客就必须花时间、精力、金钱,才能到那里去度假。湖泊中可以垂钓的鱼可能是‘自由财(free goods)’,而超级市场出售的鱼就不是自由财了”,而是“经济财(economic goods)了”(高希均,林祖嘉,1999)。[3]
二是由于资源稀缺,人们必须非常珍惜有限的资源,对资源使用要进行科学的选择,把资源安排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并尽量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对资源的浪费。选择,包括目标的选择和途径的选择。资源有限,欲达成的目标也必须有限,只能选择最重要的几个目标,才能有足够的资源保障目标的实现,这关系到资源配置的效果;资源有限,必须努力争取同样的资源投入能获得更大的产出,或同样的产出只需要更少的资源投入,这关系到资源配置的效率。
经济学家都高度肯定稀缺性概念的重要性。萨缪尔森(1999)指出: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认稀缺性的现实存在,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以便最有效地利用资源。[4]这一点是经济学家的独特贡献。可以说,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性的科学,研究为克服稀缺性如何进行资源配置的科学。立于这么一个基点,于是就有了研究家庭资源配置的家政经济学、研究企业资源配置的企业经济学、研究产业资源配置的产业经济学、研究区域资源配置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国家资源配置的国家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研究世界资源配置的世界经济学。因此,县域经济学就是以县域经济为特定研究对象的区域经济学,它以县域经济的资源配置作为自己的研究主题。
2.稀缺性理论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启示
稀缺性理论对县域经济学核心内涵的揭示,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了如下启示性思考:
(1)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体系本质理解的启示。
战略是为实现预定发展目标而选择的,它是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统领性的重大决策。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无限性”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设计者与执行者总是希望他们所主持的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在其任期内能多做出有益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事情。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他们在努力实现其良好愿望的过程中,却面临着实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