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
农村合作基金会最初的创办动机是管好、用好实行责任制之后的农村集体资金,但在20世纪90年代却广泛涉足金融领域,其活跃的经营活动一度引起农村金融领域的激烈竞争,在有些地区甚至改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原有格局。然而农村合作基金会自始至终没有获得金融监管部门的认可,并最终走上了被清理整顿的道路。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优势和缺点显而易见,对它的功过评价却众说纷纭。不论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法律地位、作用和弊端如何,它的存在、发展和消失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巨大影响都是不争的事实。
按照政府的设计,中国的农村金融将发展成为合作金融、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互为补充的完整体系。但目前合作金融有名无实、商业性金融逐步退出农村地区、政策性金融难以改变固有弊病,加上金融体系累计的不良贷款数额巨大,多数基层金融机构亏损经营。与此同时,农民和乡镇企业的金融需求很多得不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对供需双方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何况清理整顿基金会的方案中有一部分机构和资产被并入农村信用社。目前清理整顿工作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一些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因素已经初露端倪,为此,有必要去了解和整理一下农村合作基金会事件对农村金融市场发育的影响。
四川省是中国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最早进行清理整顿工作试点的一个省,本次调查选择在四川省进行具有最好的代表性。由于时间所限,我们还必须选择一个市县做更深入的调查,这个调查点最终确定为四川省的L市,这里曾是第一个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诞生地。
本次调研分别从金融部门、政府部门、企业和农户等不同的侧面考察和分析农村合作基金会事件对农村金融市场发育和农村发展的影响。本章的重点是清理合作基金会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
一 调查点基本情况
(一)社会与经济发展
L市J县处于四川省中部,面积8407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农业县。全县共有42.53万人口,辖27个乡镇(其中9个镇),394个行政村,2887个村民小组。在人口总数中将近90%为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约38万,农户总数11.67万户。拥有耕地47万亩,作物播种面积88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6万亩。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7亿元,比上年增长9%。工业总产值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45%;农业总产值8.22亿元,增长3.03%。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3661万元,财政赤字1490万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1亿元,比上年增长6.02%。农民人均纯收入2099元,仅比上年增长85元。
除农业生产外,该县的主要资源是盐矿、岩盐、天然气。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大办乡镇企业,1997年开始实施大规模企业破产转制,以及1999年开始大面积退耕还林等经济活动之后,现在的二、三产业主要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主要为生猪加工、盐矿开采、棉纺丝绸,以及餐饮、商业等。
(二)金融市场
目前,全县共有6种金融机构,分别为:人民银行县支行、农业银行县支行、农业发展银行县支行、工商银行分理处、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2000年年末,各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2954万元,贷款余额74048万元,存贷比为71.96%。其中,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余额为35210万元,贷款余额为30018万元,存贷比85.25%;农业银行的存款余额为38937万元,贷款余额为12723万元,存贷比32.68%。农村信用社在存、贷款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分别为34.2%和40.54%。
二 竞争格局的改变
(一)清理基金会之前
改革开放之前,农村金融业务基本上由中国人民银行具体操作和管理。中国农业银行虽然在1951、1955年和1963年3次成立,但很短时间内又3次被撤销,最长一次存活时间只有1年零10个月,其他两次甚至连机构都没有来得及设立。这种由人民银行统一经营的格局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相互协调和统一的。
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恢复,接管了人民银行管理的农村金融业务,包括农村信用社的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在1993年之后专司中央银行职能,不再从事具体的经营业务。1994年,以农副产品收购贷款为主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大部分从农业银行分离出去,划归新建的农业发展银行办理。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从农业银行脱离,农业银行加快了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就此农村正式金融机构一分为三,形成了合作金融(名义上的)、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互为补充的金融体系。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