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

    作者:李泊溪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摘要:本文主要是讲2013年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选择问题。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变化的认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要有实质性推动;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情况差异,对宏观政策提出新要求;对经济风险的防范;重视主要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变化影响等作出分析,为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s on several issues of choice of polici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2013. Several aspects are analyzed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2013: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entering into New Stage; some understandings of change of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China,economic restructuring of China needs an real effort to be pushed forward; regional disparit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raises new requirement for macro-economic policy; prevention of economic risks,impact of chan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jor countries should be focused.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given in this paper may provide references of choice of policies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2013.reduction, fiscal income situation and so on. In the structure, we should take VAT as major tax cut, and we should take the path through both making VAT expand the scope and reduce the tax rate.

    2013年是党的十八大之后的第一年,又是政府换届年,国家进入战略提升期。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和经济发展转型都会有进一步的谋划,如何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政策选择的核心,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宏观调控政策——财政和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是2013年政策选择必须考虑的。

    一些重要的国际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将增长乏力,世界经济疲弱的发展前景已成定局,有的机构将2014~2016年的世界经济增速预测再次调低为3.2%(此前预测3.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欧债危机本质上已成为泛欧层面的问题,如政策措施滞后于危机传播,欧债危机的影响可能广泛外溢等。国际经济环境可能会对我国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而改革开放又进入攻坚期,国内经济形势也是机会与挑战并存,既有成绩又有要解决的问题,情况复杂。要在辉煌成绩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需要全面谋划。2013年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需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若干战略性问题作出判断。

    一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按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中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这能集中展现改革开放的成效,2011年中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156万亿元,年末总人口13.4735亿,人均3.5万元,若按全年平均汇率6.4588计,中国GDP约合7.3万亿美元,人均GDP为5420美元(按购买力评价约为7864国际元)。

    按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见表1),中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从数据看,改革开放前中国是低收入国家,这个变化是了不起的成就。

    表1 世界银行按收入对国家的划分标准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达到上中等收入水平,这一变化的同时,塑造了中国的经济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投资结构等,出现了相应的产业链、价值链。国际经验表明,当前经济发展到这种程度后,经济结构要转型,经济发展的动力要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迹象也表明了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的特点。

    后发国家利用先发国家(发达国家)的技术、资金和市场以及本国廉价劳动力,生产本国和世界需要的产品,加速经济增长,压缩了发展时期,有专家之为称挤压式增长。简言之是依靠人、财、物、技术等要素的增长,如果靠这些要素,不足以支持发展,而要同时靠智力和创新时,意味着挤压式增长接近尾声,就像中国东部有些地区那样。

    高速增长促进该国该地区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加速工业化,往往从初级工业化到中期工业化。中国是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东中西部发展水平相差大,发展程度不同,高速增长阶段结束的时间也会有差异。

    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意味着在中国经济实力提升之后,进入更高水平的发展层次,经济发展质量要有新的提升,国家竞争力要有大的增强,这是发展机遇,同时又是激烈的挑战。中国经济2013年的政策选择要考虑这一因素。

    二 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变化的认识

    从发展特性看,日本、韩国、德国等都属于享受后发优势的国家,有类似的经济发展规律。日本经济1946~1973年,处高速增长阶段,此阶段GDP的平均增速约为9.3%;1974~1991年为中速增长阶段,GDP平均增速约为3.7%;1992年至今,日本进入低速增长阶段,GDP平均增速为1.1%。无论是高速、中速,还是低速增长时期,日本人均GDP都在不断上升,达到1973年的11400国际元(购买力评价,以下同),1991年的19350国际元和2008年的22800国际元。

    德国和韩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当前韩国处在中速增长阶段,德国处于低速增长阶段。这些国家在各个阶段的时间速度以及阶段变化点不同,各阶段GDP增速也不一样,但总变化规律一致。

    日本、韩国、德国的实践表明,经过高速增长期,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后,这三个国家经济增速逐步下降,可以认为是享受后发利益、追赶式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国际比较看,日本、韩国、德国在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时结束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而进入中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下降40%~60%。GDP增长速度会下降,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下降的程度和数值与国情有关,也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有关。从低速期如何进入另一个高速期,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中国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都有很大发展,但仍有地区差异,各地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不一样,在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