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当前全球通货膨胀的现状、根源及趋势

    作者:张明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摘要:

    2006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通货膨胀压力加剧的趋势,这是全球化提速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从理论上而言,全球化有助于降低各国的通货膨胀率。然而随着中国、印度等大国更紧密地融入全球经济,可能出现核心通胀率与整体通胀率之间的显著背离。此外,全球流动性过剩也是导致全球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实体因素层面和金融因素层面剖析了本轮全球通货膨胀的根源,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全球通胀的未来走势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而发达国家央行能否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对于全球经济而言至关重要。

    Abstract:

    World economy has been facing increasing inflation pressure since 2006,which is the first round of inflation in the era of the new wave of globalization. Theoretically,globalization helps to ease inflation. However,as the large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and India integrate into the world economy,there will be an increasing gap between core inflation and headline inflation. Moreover,global excess liquidity has been pushing up global inflation rat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ots of current global infl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both real economy and monetary economy,and predicts its trend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which is full of uncertainties. Whether central bank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djust their monetary policy in response to uncertain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fl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world economy.

    引言

    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与任何地方均是一种货币现象。

    ——米尔顿·弗里德曼

    世界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痛苦的低增长与高通胀并存的“滞胀”时期。此后随着贸易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的提速,全球范围内资源、商品和服务的流动程度不断提高;随着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大量廉价劳动力进入了全球劳动力市场。这导致要素与商品价格逐渐走低,世界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的“黄金时期”。有研究者将这一黄金时期的形成归功于全球化红利以及IT技术革命两大因素。一方面,新兴市场提供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自然资源降低了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水平;另一方面,IT技术革命提高了全球范围内的劳动生产率。然而随着全球化红利以及IT革命红利进入边际回报递减阶段,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将会重新上升,世界经济可能重新进入低增长、高通胀的范式(黄海洲、侯振海,2008)。

    2006年以来,伴随全球原油和粮食价格的飙升,全球范围内的整体通货膨胀率(Headline Inflation Rate)显著上升,尤其是中东国家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如图1所示,中东国家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从2005年同比增长6.2%跳升至2007年的10.4%,2008年预计将继续上升至11.5%;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CPI从2005年同比增长3.8%调整至2007年的5.3%,2008年预计将继续上升至5.9%。742022

    导致本轮全球通胀加速上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是否意味着全球化下低通货膨胀时代的终结?本轮全球通胀上升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趋势?它对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涵义是什么?这是我们试图在本文中讨论的问题。第一部分分析当前全球通货膨胀状况;第二部分总结全球化、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理论纷争;第三部分探悉本轮全球通胀上升的根源;第四部分预测全球通胀的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是结论。

    图1 2000~200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状况

    一 当前全球通货膨胀的现状

    2006年以来,特别是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发展中大国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国内通货膨胀率均显著上升。

    图2 G3的CPI指数显著上升

    如图2所示,2007年7月以来,三个主要发达经济体(G3)的CPI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从2007年8月到2008年7月,美国的CPI从同比增长2.0%上升到5.6%,增长了180%;欧元区的CPI从同比增长1.7%上升到4.0%,增长了135%;日本的CPI从同比下降0.2%上升到同比增长2.3%,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美国和欧元区。742023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正是欧元区和日本央行在次贷危机的阴影下迟迟没有降息的根本原因。

    如图3所示,“金砖四国”的CPI指数自2007年7月以来出现了较快上升。中国的CPI从2007年7月的同比增长5.6%上升到2008年2月的8.7%,增长了55%,之后回落至2008年7月的6.3%;印度的CPI从2007年7月的同比增长6.5%上升到2008年7月的8.3%,增长了28%;巴西的CPI从2007年7月的同比增长3.7%上升到2008年7月的6.4%,增长了73%;俄罗斯的CPI从2007年7月的同比增长8.7%上升到2008年7月的14.7%,增长了69%。742024

    图3 金砖四国的CPI指数显著上升

    东南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通货膨胀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如图4所示,从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越南的CPI从同比增长8.4%上升到26.9%,增长了221%;印尼的CPI从同比增长6.1%上升到11.8%,增长了94%;马来西亚的CPI从同比增长1.6%上升到8.5%,增长了431%;菲律宾的CPI从同比增长2.6%上升到12.3%,增长了374%;泰国的CPI从同比增长1.7%上升到9.2%,增长了441%。742025

    图4 东盟五国的CPI指数显著上升

    简言之,自2006年以来,G3、金砖四国、东盟各国以及中东国家和非洲国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世界经济面临着来自通货膨胀压力的新的挑战。

    二 关于全球化、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概述

    自贸易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在20世纪80年代提速以来,世界经济在很长时期内处于较低的通胀水平上。很多经济学家从理论上指出,全球化有助于降低各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然而关于全球化与通胀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结果分歧很大。考虑到本轮通胀加速是全球化时代的首次全面通胀,这个新的现象是否对全球化有助于降低通胀水平的理论构成了严重冲击呢?

    (一)全球化与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中的菲利普斯曲线刻画了一国通货膨胀水平与产出缺口(Output Gap)或者失业之间的关系。如果实际产出水平超出了潜在产出水平(或者失业水平低于自然失业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