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
本文分析了2006~2008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导致本轮粮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运用供给与需求、计价货币、市场结构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总结与剖析。鉴于导致本轮粮价上涨的某些冲击将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未来的全球粮价虽然会有所下落,但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为缓解本轮粮价上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需要净进口国、净出口国、发达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密切合作。
This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roots,impacts and solutions in regard to the rise of global food price beginning in 2006. There have been various causes for the current price hik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ssue usi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covering various variables including demand and supply,denominated currency and market structure. We predict that because some forces behind the rise of global food price will persist for a long time,the future food price will remain at a high level. In order to mitigate the impacts of global food crisis on the world economy,there is a need of a closer cooperation among the major players including the net importers,the net exporters,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引言
饥饿是粮食的最佳佐料。
——苏格拉底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认为粮食危机已经远离了全球大多数国家,它仅仅继续困扰着一部分最不发达国家。然而自2006年以来的全球粮食价格飙升证明我们错了。各种基础粮食产品的价格急剧上升,这恶化了全球最低收入群体的生存状况,可能将更多的人口拖入贫困,同时激化了社会矛盾。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指出,当前的粮食价格危机不仅意味着七年的全球减贫运动成果毁于一旦,
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发达国家央行普遍实施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基准利率长期保持在历史低位。而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则依靠商品和石油出口积累起大量的外汇储备,为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充足资金,将全球长期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此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初期都经历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推动以及各国旺盛总需求的拉动下,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开始进入上升周期。如图1所示,从2003年起,国际原油和金属价格开始加速上升。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国际原油价格指数上涨了327%,国际金属价格指数上涨了227%。
图1 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指数飙升
从四种最重要的粮食产品来看(见图2),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大米价格上涨了193%,玉米价格上涨了180%,大豆价格上涨了158%,小麦价格上涨了109%。
图2 主要粮食产品价格涨幅
鉴于粮食问题是关系到世界各国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全球粮食危机可能危及世界经济格局乃至国际政治体系的稳定,因此,剖析本轮全球粮价飙升的成因,预测价格的未来发展趋势,检视粮价飙升对各国经济的深入影响,以及讨论如何应对全球粮价飙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以下部分将逐一探讨上述问题。
一 全球粮价飙升之根源
要全面分析全球粮价飙升的原因,需要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首先,分析任何价格现象,都离不开供给与需求。粮价上升可能与负面的供求缺口(供不应求)有关;其次,由于全球粮食贸易普遍使用美元作为计价货币,因此美元贬值也可能在供求因素之外推高粮价;再次,粮价变动也可能与全球粮食市场的市场结构有关。一方面,卖方寡头垄断的格局可能推高粮价,另一方面,期货市场上的价格投机也可能影响现货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因此,我们将从供给、需求、计价货币和市场结构等四个角度来剖析全球粮价飙升的根源。
(一)供给因素
本轮全球粮价上涨,在很大程度上与粮食供应增长缓慢甚至突然下降有关。与供给相关的因素包括主要生产国气候异常、劳动生产率增速下降、原油价格上涨以及主要出口国采取出口限制措施。
1.主要生产国气候异常
气候异常造成主要生产国产量下降,是导致全球谷物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异常导致全球谷物产量在2006年下降了1.3%,尤其是全球小麦产量在2006年下降了4.5%(Mitchell,2008)。澳大利亚一直是排在美国之后的全球小麦第二大出口国。在正常年景,澳大利亚年产2500万吨小麦。但在2006~2007年期间,澳大利亚连续遭遇了117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导致2006年该国小麦产量降至1000万吨以下,2007年仅恢复至1300万吨(Kurata,2008)。与2005年相比,澳大利亚在2006年和2007年的谷物出口量平均下降了920万吨。2007年欧盟和乌克兰的坏收成使得其谷物出口量下降了1000万吨(Mitchell,2008)。缅甸一直是一个大米净出口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原本预计2008年缅甸将出口大米60万吨。然而自2008年5月纳尔吉斯台风(Nargis)登陆后,缅甸不得不在历史上首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