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区域比较研究

    作者:张彬 陈思祁 陆明霞 出版时间:2013年07月
    摘要:本文选取2006~2011年数据,使用具有多级指标的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运用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测度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信息化水平的总体情况,以及区域信息化水平差异情况,结果显示,我国整体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但地区间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提高程度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现象,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中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较低。新兴通信技术是信息化发展的促进因素,而新兴通信技术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也是数字鸿沟扩大的根本原因。

    信息化对于人类社会和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化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其所触发的经济、社会转型和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不仅将重绘全球政治的版图,而且将影响每一个国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重新定位,不论其在工业化的历史竞争中曾经处于上游、中游或下游。因此,认识信息化,驾驭信息化,以信息化谋发展,也成为每一个国家在信息时代必须关注的重大主题。[1]对于中国来说,千方百计地加快信息化进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选择。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模式,世界各国都是根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发展策略和优先领域的。就中国的信息化推进而言,最重要的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思考。[1]

    在我国,信息化带来的数字鸿沟广泛存在。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有“城乡数字鸿沟”“性别数字鸿沟”“地区数字鸿沟”等。笔者认为,了解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异,正确认识我国区域数字鸿沟,对于制定针对性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衡量政策效果是必要且迫切的。对中国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比较区域间信息化发展差异,测度中国数字鸿沟,有利于了解中国信息化发展现状,发现问题,对中国信息化政策制定和监测实施效果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8年起本项目组开始对全国31个地区2002~2008年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比较研究。2010年,通过建立信息化指数模型、搜集整理数据、选择以层次聚类法为主的分析方法,得到了2002~2008年全国区域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情况并撰写研究报告,[2]为决策者提供了诸多政策建议,也获得了多位专家、读者的宝贵意见。2011~2012年,在采纳了相关领域的专家意见之后,对研究模型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改进,分别对中国31个地区2005~2009年信息化发展状况和2002~2010年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3][4]本文是在新的信息化发展形势下,为更全面地反映我国区域信息化发展情况,在对上年报告的研究模型与研究方法再次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对中国31个地区2006~2011年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

    一 信息化水平指数和层次聚类分析法介绍

    (一)信息化水平指数介绍

    信息化水平指数(Informatization Level Index,ILI)从技术、经济、政府、教育和社会五个角度综合地测量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5]在过去三期的报告中,笔者都采用了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多个三级指标的三级指标体系。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指标体系也随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本次报告在前面三期的研究基础上,仔细研究和采纳了多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再次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其中,除5个一级指标保持不变以外,二级指标、三级指标都根据专家意见略微调整,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构成。技术指标考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反映各地区信息化接入水平;经济指标反映获取和利用信息的经济支付能力;政府指标反映了政府对科教创新和对信息通信技术的投入力度,突显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政务水平和行为,以及政府引导国家和地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能力;教育指标关注读写能力、基础教育和劳动力技术技能,这是有效使用互联网的前提条件;社会指标代表信息内容资源丰富程度和信息通信的应用水平等。指标体系的选取侧重于信息化应用和互联网相关指标。

    指标体系的权重如表1所示。

    (二)层次聚类分析法介绍

    本报告使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

    层次聚类有时也称为系统聚类法,它是一种常用的聚类方法。根据聚类分析中相似性测度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距离测度层级聚类分析和相关测度层次聚类分析。距离测度衡量的是样本之间综合的距离远近程度,而相关测度是衡量样本之间结构上的相似程度。因此,当研究关注的问题是结构方面时,就需要根据样本之间在结构上的相似程度分类,使用相关测度方法。当研究关注的问题是总体方面时,就需要根据样本之间的综合的距离远近程度分类,使用距离测度方法。

    表1 信息化水平指数各级指标权重

    二 2006~2011年我国整体信息化水平发展情况

    (一)我国31个地区2006~2011年信息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