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1990~2011年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评价

    作者:张自然 张平 刘霞辉 袁富华 王宏淼 黄志钢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摘要:为了更好地评估中国各省区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本文提出了一套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评价体系。该发展前景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包括经济增长、增长可持续性、政府运行效率和人民生活四个部分,通过产出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定、产出消耗、增长潜力、环境质量、政府效率、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和消费结构等方面的近60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进行客观评价,得出了中国30个省区市1990~2011年的发展前景指数和排名情况;并将发展前景评价细化到一级指标,得出了中国30个省区市1990~2011年经济增长、增长可持续性、政府运行效率和人民生活的发展前景指数和排名情况;分别将各省区市1990年后平均、2000年后平均、2009~2011年的发展前景分为5个级别,发现2009~2011年、2000年后平均,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处于发展前景的第一级,而1990年以来则是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天津市处于第一级;对影响各省区市发展前景的因素,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具体指标等进行分析。

    一 引言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阶段。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也即数量型经济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来促进增长的,即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不仅包含数量的增长,还包含质量的增长。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增长理论仅研究经济的数量的增长,而没考虑经济的质量的增长,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关系到各省区市甚至全国的发展前景,为了更好地反映各省区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情况,本文用发展前景指数来表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情况。2009年、2010年“宏观经济蓝皮书”已尝试对中国各省区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评价。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各省区市常住人口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本发展前景中的人均指标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导致本报告发布的1990~2011年发展前景指数和上两期无可比性。因此本文尝试用常住人口等最新数据对中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区市)1990~2011年的发展前景进行重新评价,试图建立中国各省区市的发展前景评价体系,并按权重比将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为五级,分析影响各省区市发展前景的因素。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指数得到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1990~2011年,全国发展前景指数平均上升了94.35%,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前景指数分别改善了90.37%、83.23%和113.07%。东部地区发展前景指数提升速度低于西部地区,但高于中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在发展前景综合得分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1990~2011年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指数方面,四川省改善最多,黑龙江省改善最少。一级指标的改善情况如下:经济增长方面,天津市改善最多,贵州省改善最少;增长可持续性方面,宁夏回族自治区改善最多,甘肃省改善最少;政府运行效率方面,江苏省改善最多,天津市改善最少;人民生活方面,重庆市改善最多,上海市改善最少。

    其中,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占34.59%的权重,增长可持续性占26.10%的权重,政府运行效率占22.45%的权重,经济增长占16.85%的权重。二级指标中,人民生活所占的权重最高,为31.83%;其次是社会保障,权重为13.94%;紧随其后的是增长潜力权重,为12.17%;接下来是环境质量权重,为7.38%。具体指标权重最高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所占权重为3.6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城市化率、城镇失业保险率覆盖率、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权重分别为3.60%、3.57%、3.42%、3.30%。这反映了我国在从工业化转向城市化的过程中,涉及的和城市化密切相关的养老保险、城市化水平、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指标的重要程度。

    本文第二部分为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评价结果,第三部分为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情况,第四部分为各省区市发展前景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下面将通过近60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30个省区市1990~2011年的发展前景进行客观评价,并按权重将各省区市分为五级,进而对影响各省区市发展前景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具体指标等因素进行分析。

    二 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评价结果

    发展前景评价相关综述、指标设计、数据来源及处理和中国各省区市的发展前景评价过程见附录2。

    (一)各省区市发展前景指数及排名情况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排名情况(按排名顺序)、中国各省区市1990~2011年发展前景排名情况、各省区市1990~2011年发展前景指数(上一年=100)和各省区市1990~2011年发展前景指数(以1990年为基期)分别见表25、表26、表27和表28。2000年以来、1990年以来、2011年、2010年和2009年30个省区市发展前景综合评分分别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

    图1 30个省区市2000年以来发展前景综合评分

    图2 30个省区市1990年以来发展前景综合评分

    图3 30个省区市2011年发展前景综合评分

    图4 30个省区市2010年发展前景综合评分

    图5 30个省区市2009年发展前景综合评分

    30个省区市以1990年为基期的发展前景指数图见图40。从图40中可以看出,22年来四川省的发展前景指数改善最多,黑龙江省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