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从广州当前发展情况来看,亟须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广州开放型经济在新的发展时期全面提升。
一 开放型经济的内涵与发展途径
(一)开放型经济的内涵
开放型经济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其发展的逻辑结果。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要求立足对外开放,从简单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换转向从要素禀赋、竞争优势和国际合作出发,追求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最大化;在开放形态上,从单纯的出口导向,转向积极推动商品、服务、资本和要素自由跨境流动;在开放内涵上,从强调鼓励出口政策,转向强调经济制度与外部世界联系,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为导向,与国际经贸规则全面接轨,在制度安排上实现贸易自由、金融自由、投资自由和运输自由。
(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途径
二战后全球现代化浪潮进入第三个高潮,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激烈竞争的夹缝中谋求发展,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在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中形成了东亚、拉美等不同的发展模式。
东亚模式指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政府主导、外向战略、赶超目标为本质特征的,具有亚洲文化特色的发展模式。其基本特点主要包括实施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战略、政府主导经济发展、内部积累与引进外资相结合、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等。
拉美模式是指阿根廷、巴西、智利等拉美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模式。拉美地区的现代化起步时间与东亚相近,但发展战略具有很大区别。拉美地区实施进口替代为主的发展战略,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推动结构性改革,制定了“后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其实质是实行自由化市场经济,包括贸易自由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实施私有化和金融、劳工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
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具有不同特点。
首先,在发展道路上,东亚各国采取了“进口替代—出口替代初级阶段—出口替代发展”的方式,走先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后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先进口替代、后出口为导向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取得经济腾飞,跻身发达和富裕国家、地区行列;而拉美国家则相反,实施“初级产品出口—进口替代—后进口替代的自由化发展”的内向型发展方式,先技术型后劳动密集型,停留在进口替代阶段,没有调整工业化发展策略、实行产业升级转型,技术和劳动力资源未得到提升和充分利用,经过新自由主义改革原来积累的技术型工业基础也丧失殆尽,仅余严重依赖外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重新回到了工业化进程的起点,距离东亚国家越来越远。
其次,在利用外资方面,东亚国家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吸引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投资,用于壮大出口、引进先进技术、增强偿债能力,同时注重内部积累与引用外资相结合,鼓励促进国民储蓄,甚至采取强制措施,如新加坡公积金制度,形成国内高储蓄率以促进经济长期增长。拉美国家则普遍实行“负债发展”政策,以解决依赖初级产品出口无法支撑长期进口替代过程的问题,过度的财政扩张、汇率高估和金融自由化等政策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此后实施的以市场化和自由化为导向的改革虽然使拉美经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后进口替代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放松金融和外汇管制、放开外资限制等措施,导致了跨国公司对拉美经济的控制不断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有利干预和对国内市场的保护随着自由化政策的实施不复存在,形成了严重的“外资依赖”。
再次,在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东亚国家摒弃依靠投入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过度引进资金,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的工业化道路,转向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道路。以知识型产业为主体,在知识经济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如电子、汽车、精密机械已成为韩国的主导产业,日本在国际新技术升级中已抢占先机,印度也在经济改革中确立了知识产业在国家产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此外,重视教育与人才培养,对基础教育、专业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投入较大,大幅度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