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强调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以及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越来越得到应有的关注。过去300年来,人类在工业化中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20世纪下半叶,国际社会开始探讨“增长的极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并积极关注资源环境风险的防控,达成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的约束越来越明显,资源环境风险不断累积,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不断增大,迫切需要探索发展转型,化解资源环境风险,走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之路。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将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作为国家环境保护工作三大着力点。环境风险防范第一次出现在国家环境保护五年发展规划之中,这标志着环境风险防范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领域。
2012年,上海经济发展和各项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环境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部分重污染地区的环境整治效果明显,多手段综合推进的环境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单位GDP能耗降至月0.6吨标准煤/万元,能源等资源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三年超过90%,水环境质量总体持平,区域环境噪声达到相应功能的标准要求,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传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未来随着上海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经济、人口增长、人口向郊区转移等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需求和压力与日俱增;上海偏重的工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得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已处于高位;人均GDP步入万美元水平之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对资源环境质量的诉求无论是质和量都有新的提升,由环境诉求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发展所带来的新型环境污染问题、跨界环境污染转移问题与传统环境问题交织,潜在的资源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一 上海资源环境发展基本情况
“十二五”时期上海主要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从2项增加到4项,上海市政府根据国家对上海“十二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相关发展规划及标准,启动了第五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资源利用效率及环境保护取得一定成效。
(一)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趋稳
2012年上海生态环境状况总体稳定,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与2011年总体持平,前11个月空气优良天数为300天以上,优良率基本和上年相同。从2012年10月淀山湖、黄浦江、苏州河等主要河流断面水质情况以及重点整治河道水质情况来看,2012年上海水环境质量基本持平。2012年第三季度上海市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废气监督性监测SO2达标率为98.4%、废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截污纳管企业监督性检查达标率为100%。
我们在《河口城市生态环境安全》一书中建立了包括三个层次、43项评价指标的河口城市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并对2005~2010年的上海生态环境安全做了指数评估,综合度量上海市生态环境安全的总体水平。我们继续依据这一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对上海2011年的生态环境安全状况做跟踪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与2010年相比,2011年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数略有上升,主要归因于2011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周期及转型发展等因素,2011年上海人均用电量出现大幅下降,系统压力状况有所改善;系统响应指数略有上升,主要是环境响应能力提升,表现为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去除量有明显提升(见图1)。
图1 2003~2011年上海生态环境指数走势
从计算结果看,影响上海生态环境安全综合指数的系统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47049、0.26125、0.22932,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反映出系统压力对城市生态环境安全的较强影响;而系统压力中来自于环境的压力权重约为47%,来自于资源的压力权重约为22%,反映出环境压力仍是影响上海生态环境安全的非常重要因素,而环境压力层中,与2010年相似,陆源入海超标排污口比重、单位面积化肥量、单位面积农药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日均值等均是影响环境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