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
随着人类共同资源的日趋枯竭和环境的日益恶化,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经济的转型方向。中国“十二五”规划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新能源产业则是发展低碳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一 新能源产业的概念与特征
(一)新能源及新能源产业的概念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规定,新能源被明确划分为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传统生物质能三大类。原国家计委于1997年颁布的《新能源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暂行规定》则第一次明确把新能源界定为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经转化或加工后的电力或洁净燃料,并把不可再生能源中的核能也划入新能源范围。新能源产业主要是指新能源的发现、开发、生产和应用。
(二)新能源产业的特征
1.新能源产业是国家急需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基础性产业
能源产业是基础性产业,是在产业结构体系中为其他产业提供基本动力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是其他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能源储量充足的情况下,通过节能降耗减少需求,增加常规能源投资和提高开采技术扩大能源供应或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但在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开发新能源、扩大能源总量才能保证能源供给。
2.新能源产业是技术含量很高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
新能源涉及生物、海洋、新材料、电子等高新技术,其技术研发需要巨大资本投入予以支撑,而且存在较高的研发风险和市场风险,由技术障碍导致的投入成本高是新能源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3.新能源产业是新兴的弱小产业,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和政策驱动型产业
正是由于新能源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所需研发投入高、风险高、生产和运行成本高,政府政策支持是影响产业未来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导向功能,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要条件。
4.新能源产业具有自然垄断性和高能耗特点,有很高的进入门槛
产业的自然垄断性是指产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和很高的沉淀成本。新能源产业极具规模经济效益,生产成本会随着规模的递增而逐渐降低。但新能源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很高,其运营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非一般投资者所能承担,如风电投资成本为8000~10000元/千瓦,光伏并网发电投资成本约为6000美元/千瓦。而且,新能源产业的高能耗性更是增加了其生产成本。这些都使得新能源产业具有很高的进入门槛。
能源产业是基础性产业,是其他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如下意义: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可以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三是可以通过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原料来制造生物燃料,从而减少粮食用做生物能源原料,并可腾出更多的耕地来种粮食,以应对粮食危机;四是可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正处于成长期,成就和问题并存。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才开始注意新能源开发的政策引导。2000年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支持力度。200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门成立了能源局。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后,国家发改委和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和政策,如《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逐步构建起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架构。地方产业园区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平台,产业集群特征逐步显现。中国新能源技术转化速度逐步与国际同步。2008年的金融危机造成了中国能源需求的下降,对新能源产业造成冲击。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2009年中国能源局着手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也特别提到在培育和发展新能源产业上加大投入,《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亦即将出台。初步计划“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装机大约7000万~8000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