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呈现井喷式发展,商业模式持续创新,产业分工体系逐步细化和完善,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超过了2000亿元关口,服务电子商务交易超过4万亿元,直接和间接创造就业机会超过1600万个,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电子商务服务业[1]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引领作用。本报告将回顾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近两年来的发展并分析新时期其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上的作用。
一 井喷中的电子商务服务业
进入“十二五”时期,在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挑战重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为电子商务应用提供专业服务的电子商务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呈现井喷增长的态势。
(一)产业规模井喷
电子商务服务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十多年时间,最初的发展是依托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在产业政策空白中实现自然生长,在发展中逐渐被更多企业、个人接受,并被政府重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办编制的《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中首次将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列为规划发展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了建设公共电子商务服务工程,通过国家引导性投资,促进以第三方平台服务为主流的电子商务服务业态的形成与发展,培育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十一五”期间,电子商务服务业实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倍增,为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大量服务需求,同时电子商务的投资热潮为电子商务服务业全面发展带来了资金动力。
进入“十二五”时期,尽管全球经济依然低迷,国内社会、经济面临系列改革,尽管电子商务在投资热潮中,出现了泡沫,遭遇了一些“成长的烦恼”,但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态势和趋势依然向好,电子商务服务业在电子商务发展动力和竞争压力下,产业规模出现井喷式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产业收入在2011年突破千亿大关,并在2012年继续突破2000亿,比2011年增长了近一倍(见图1)[3]。从电子商务服务商数量来看,根据IDC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中国电子商务服务商数量达到了15万家,比“十一五”末增长了数倍,2012年服务商数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企业2012年上半年达到了约3.9万家,比“十一五”末期的2.5万家增加了1.4万家,增长了56%;依托于平台的电子商务衍生服务业呈现井喷现象,以网络零售交易额最大的天猫、淘宝为例,2012年,天猫、淘宝卖家服务平台的第三方服务商数量已从2011年的600家左右,增加到2800多家,淘宝开放平台(TOP)聚集了大约49万独立软件开发商(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简称ISV),相比2011年增长超过3倍[4]。从广义电子商务服务业来看,电子商务交易拉动了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的快速发展,到2012年全年快递业务量达到了57亿件,比“十一五”末增加了约1.5倍[5];电子商务服务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拉动了电子商务教育培训服务的快速发展,除了高校电子商务教育外,大量电子商务培训机构、课程、教材及相关书籍涌现。
图1 电子商务服务业收入
(二)服务模式与服务产品井喷
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的井喷发展不仅仅体现在产业规模上,更为重要的是产业中的服务模式与服务产品呈现雨后春笋、百花齐放的爆发态势,形成了以电子商务交易服务为核心,以支付、物流和信用等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为基础,大量电子商务衍生服务共存的服务体系,这是电子商务服务业井喷式发展的最重要的表现。电子商务服务业最早以交易平台服务为主,而交易平台中又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盈利模式以收取会员费为主。随着电子支付服务、电子商务信用服务、物流服务等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业的逐步成熟,交易平台的在线交易功能开始凸显,并引领交易平台的服务发展,同时盈利模式向交易佣金、广告等转变;而随着电子商务交易的规模化,电子商务应用的普及和深入,一方面,交易平台向综合化和垂直化发展,交易产品和方式更加丰富,团购模式、O2O模式,C2B模式正在不断创新和引领交易平台的交易服务发展,另一方面,基于电子商务应用的大量电子商务服务需求开始社会化,包括运营、营销、数据分析、教育培训、导购、购物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