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
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餐饮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与产业发展伴随而来的餐饮浪费问题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春《光明日报》推出的“餐桌:触目惊心的奢侈浪费”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引起一股节约风尚,但风靡一时之后便悄无声息。2013年春节前后,中央作出“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及“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后,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大众、餐饮行业组织和餐饮企业积极响应。商务部、国家旅游局1月28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随后又发布了《关于在餐饮业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的指导意见》,作为全国餐饮业的行业组织,中国烹饪协会积极响应,在电视电话会议上向全行业发出了“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的倡议,全国30多个省(市)协会也都发出了类似倡议。餐饮企业积极响应,纷纷推出或强化适量点餐提醒、半份小份菜品服务、免费打包服务、奖励节俭用餐等多种措施。2月28日,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全国38家省级烹饪餐饮协会开展“节俭就餐专项行动”。在有关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明显遏制。随着厉行节约精神的持续贯彻,媒体开始将餐饮浪费问题归咎于“最低消费”、“包间费”,甚至酒水服务费,《光明日报》1月底连发《告别畸高的“最低消费”》等4篇系列文章,掀起一场对餐饮业“最低消费”“包间费”“自带酒水服务费”的集体声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谈一谈对餐饮浪费问题的不同看法。
一 当前餐饮浪费的现状
2013年全国餐饮收入达到23448亿元,同比增长13.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15%,从业人员超过2200万人,为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弘扬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餐饮浪费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课题组2012年通过对全国大、中、小三类城市不同规模的餐桌中剩余饭菜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每年仅餐饮就浪费食物蛋白质800万吨,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所需;浪费脂肪300万吨,能满足1.3亿人所需。每年,我国餐饮业要倒掉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1]
许世卫2005年的调查显示,北京市被调查人群在外就餐剩余动物性食物14.73%,植物性食物15.56%,当场丢弃量为动物性食物9.68%,植物性食物12.52%,如果扣除打包,则食物丢弃量为11.09%(见表1)。
表1 北京市餐饮食物浪费比例
2013年2月初,中国烹饪协会对近百家企业进行了调查,其中火锅、特色餐厅占32%,中高档酒楼占26%,星级酒店占18%,家常菜馆占6%,快餐占12%,其他占8%。调查显示,超过20%的企业表示几乎没有浪费(这些企业主要以快餐企业为主),近80%的企业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浪费,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其中有超过20%的企业认为餐饮消费中浪费量达20%,这部分企业主要以星级酒店、高端餐饮为主。从具体情况来看,约80%的浪费来自公款消费和商务宴请,约20%的浪费来自团拜会和婚宴,家庭大众消费则很少浪费。
2013年全国餐饮收入实现23448亿元,若以平均浪费10%计算,全年餐饮浪费约2300亿元,浪费数量惊人,若以2009年联合国公布的人均每天最低消费1.25美元的世界贫穷标准,能够养活约8000万人。在中央作出厉行节约的重要批示后,据中国烹饪协会调查,80%的企业认为浪费有所减少。[2]
二 餐饮浪费深层原因分析
(一)权力寻租引致奢华消费
当前,由于监督制度的不规范,权力寻租普遍存在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政府官员、高校领导、企业高管等手掌权利之人成为相关人员争相结交的对象,由于权利缺乏有效监管,通过饭局餐桌实现利益互换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一掷千金的奢华宴席毫不为奇,吃什么已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奢华凸显尊贵,是否浪费更无足挂齿。网上盛传的“请证监会审批处长吃饭花30万”的传闻,虽然有关部门已出来辟谣,但也从另一方面折射了当前的奢华乱象。近年来,政府已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财富、越来越多的权力,控制了越来越多的资产,有钱有权有势有保障的社会共识使公务员热一年赛过一年,如果权力不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不能形成,请客送礼走关系的体制环境不能改变,因权力寻租引致的奢华浪费、巨大浪费将难以得到彻底改观。
(二)公款消费缺乏制度规范
公务接待、公款消费是餐饮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