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北京都市农业2012年发展现状、问题及展望

    作者:杜姗姗 蔡建明 陈奕捷 出版时间:2013年06月
    摘要:本文结合2012年最新统计数据,总结了2012年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结果表明:在北京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步增长的同时其构成发生显著变化,传统农业生产规模总体收缩,但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日益凸显,生活功能也进一步增强,北京正在采取通过农业区域合作的方式补充都市农业生产能力的不足。总体来说,北京都市农业空间发展呈圈层布局,其中农业园区是都市农业的主要空间组织形式,且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北京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水土资源紧缺、投融资渠道不畅、缺少区域性的总体规划指导和控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育水平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后面发展节水农业,或者通过都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应对水土资源的匮乏。应加强都市农业发展政策研究,将都市农业发展纳入城市规划当中来,为不同区域制定切实可行的都市农业总体规划,完善农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产业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产品行业协会组织的引导。

    一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农业结构已不适应大城市的发展需求,如何加快转型、提高竞争力已成为当今大都市区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与此同时,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快速城市化带来城市快速蔓延与无序扩张、建筑过于密集、开放空间和绿地过少、城市环境趋于恶化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人们认识到在城市周边的农业用地上发展具有多功能的都市农业,可以保护农业用地、避免其非农化进而遏制城市蔓延。都市农业是在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倡导而提出来的,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达到较高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市民回归田园的需求增加,而小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又扩大了人们活动范围,一系列的需求催生了都市农业的发展。

    都市农业指处在城市化区域及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演化出的一种以满足城市居民更高层次需求的新型农业形态,是未来城市经济活动和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期北美和欧洲已经开始了都市农业的研究和实践,其后,在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获得较快的发展。都市农业在我国的提出与实践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的我国各大城市逐步展开都市农业的实践,对都市农业理论的研究与探索也在不断深入。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国际大都市均制定了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目前已经形成了观光农园、民俗观光村、少儿农庄、设施农业等多种都市型农业实践形式。

    北京具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已形成了若干特色农业产品生产基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生物资源、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为都市农业建设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为都市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市场、基础设施支撑,首都的科技优势和人力资源为都市农业提供了科技、人才支撑。与此同时,北京都市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农用地面积锐减、水资源匮乏且利用率低、生态环境脆弱等不可逾越的限制因素。北京市2003年提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战略任务,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进行多功能农业开发,都市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二 2012年北京都市农业发展总体情况

    近年来,北京农业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深入开发都市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等多种功能,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生态保障能力显著提高,走出了一条具有北京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012年北京都市农业发展总体情况如下:

    (一)北京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步增长,但构成发生显著变化,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

    2012年北京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5.7亿元,比上年增长9%(见表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但农林牧渔各业构成发生显著变化,北京都市农业的生产功能更趋稳固,生活功能日益显著。

    表1 北京市2007~2012年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二)传统农业生产规模总体收缩

    受农业资源短缺因素制约,尤其是水土资源供需的突出矛盾,传统农业生产规模呈总体收缩的走势,粮食、蔬菜及食用菌、果园面积均明显减少。北京市传统种养殖业产量收缩趋势明显。肉蛋菜奶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两升四降”(见表2),对总产值和增加值的下拉作用明显。扣除林业后,农牧渔业总产值为340.1亿元,同比下降1%;增加值为120.9亿元,同比下降5.7%,按可比价下降7.2%。

    表2 2012年北京市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三)北京市的都市农业凸显其生态功能

    为加快建设“绿色北京”、“宜居城市”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北京市2012年开始实施“百万亩造林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在北京市平原地区植树造林100万亩。2012年为近十年春季造林规模最大、栽植苗木最多的一年,完成平原造林面积25.46万亩。在平原造林工程的拉动下,北京市实现林业产值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倍,占总产值比重达13.9%,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际增速上升7.5个百分点,农业的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

    北京都市农业强调清洁优美的环境,使农业成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