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关于加快东城区文化经济发展的研究

    作者:杨柳荫 出版时间:2013年06月
    摘要:本文以党的文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建设东城区文化经济强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探讨了文化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深入分析了东城区发展文化经济的优势和问题,提出了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 文化经济东城区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党的十八大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为我们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打造文化经济新引擎带来了重大机遇。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就是文化。如何充分整合利用区域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快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经济强区转变,是未来实现差异化、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了深入分析研究东城区文化经济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明确加快文化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区委组成课题组,通过专题调查、统计分析、座谈研讨、查阅资料等方式,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 文化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目前政府和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分类已经较为清晰,但“文化经济”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概念界定和科学分类。较早提到这一概念的是张德江同志。他在2002年5月发表的题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进一步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讲话中,首先精辟概括了新世纪经济的显著特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和经济出现加快融合乃至一体化的趋势。经济活动中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物质生产中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效益就越好;文化发展中吸收的经济成分越多,科技含量越高,文化的覆盖面就越广,影响力就越大,渗透力就越强”,然后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新世纪的经济,就是‘文化经济’。”在这之后,国内一些学者陆续就“文化经济”进行了深入研究。

    总结目前学术界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文化经济”是以文化为基础的经济,是文化与经济不断融合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包含文化产业,但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是由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共同组建的一个新兴经济门类和领域,兼具公益性和商品性双重特征。

    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文化经济具备其他产业经济的共同特征,一是融合性。文化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作用,其融合性大体可以概述为“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此处投入彼处产出”。二是可持续性。文化经济所依赖的禀赋并非传统意义上有形的资源和能源,文化资源不需要固定载体,传承时间长,而且还会随着时代发展融入新元素焕发新活力。三是市场性。尽管文化经济提供的产品服务不同于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但其商品性特征也注定要遵守市场化定价的原则,文化经济的各类产品和服务也应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

    与此同时,文化经济也有不同于传统经济形式的独特性,一是不依赖有形资源。文化经济所依赖的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口述、记忆等方式传承,而且更多的时候需要依靠当事人的意会,因此中华儒家文化即使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流传并被不断开发。二是创意是文化经济的核心。文化经济的崛起离不开21世纪以来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创意产业以其推崇创新、鼓励发挥个人创造力等特点很快席卷各国,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文化经济的核心,创意来源于人类的智慧,它能无中生有,而且永远不会枯竭。三是后发优势明显。文化经济发展程度与地区经济水平的高低没有绝对的联系,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借助这个新增长点发挥后发优势,完成弯道超车。国内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湖南成功打造“文化湘军”品牌。虽然身处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但湖南结合当地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因势利导,通过创造宽松的文化环境,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完成了从出版湘军、演艺湘军、广电湘军、动漫湘军向文化湘军的升级,实现了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的佳绩。

    二 东城区发展文化经济的时代视野

    (一)发展文化经济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是十七届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