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6月 |
北京市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治本之策,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升到战略高度,并给予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近年来,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推进,地面公交线网持续调整优化,枢纽场站建设成效显著,全市3957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交”,公共交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机动车保有量由“十五”期末258万辆增加到2012年底520万辆的过程中,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持续稳定增长,由29.8%增至44%。北京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初步确立,对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和城市发展起到了显著作用。
一 公共交通发展情况
北京市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通过制定保障政策、编制发展规划、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调整优化地面公交线网、施划公交专用道、建设枢纽场站、实施低票价等工作,使公共交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一)制定落实保障政策
近年来,北京市颁布实施了《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年)》《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关于建设公交城市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的意见》等文件。针对城市发展中的一个具体行业领域,如此高频度、大力度地制定保障政策,充分彰显了北京市对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视。在前述文件中,确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两定四优先”的总体思路,即确定公共交通的重要战略地位,确定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定位,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优先、投资安排优先、路权分配优先、财税扶持优先,明确提出了建设“公交城市”的行动计划。通过贯彻落实以上政策和文件,北京公共交通发展获得了有力的财税、投资、用地和路权支持,在建设、运营和服务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抓手。
(二)编制实施发展规划
北京市注重做好公共交通发展的顶层设计,先后编制实施了《北京市公共电汽车线网系统规划及实施方案》《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调整规划》《北京快速公交线网规划》《北京市公共电汽车线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计划》和《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调整规划(2011~2015)》等规划。其中前三项规划作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过程中纳入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把“公交优先”等理念和目标细化成了北京公共交通发展的框架和布局,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基础。后两项规划分别针对地面公交线网和轨道交通线网,优化调整了线网规划,确定了近期建设计划。
(三)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深挖轨道交通潜力
通过创新机制,采取一线一指挥部和市区两级部门“双进入”等工作模式,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进度。先后建成了4号线、6号线、8号线、9号线等中心城线路和15号线、大兴线、房山线等新城线路,运营线路达到16条442公里,轨道网络格局初步形成,基本覆盖重要功能区、大型居住区、郊区新城等区域。尤其是2010年,开通运营大兴线、亦庄线、房山线、15号线一期、昌平线一期等5条新线,一年开通里程达108公里,创造了世界轨道交通建设史上的奇迹。
在确保运营安全的前提下,依靠科技和管理,缩短高峰时期轨道交通线路特别是主要线路的发车间隔。实施既有线运力提高和消隐改造工程,先后24次缩短最小运营间隔,部分骨干线路实现国际先进水平的2分钟间隔运营。
(四)优化地面公交线网,提高运行速度
按照“市区减少重复,边缘扩大覆盖”的原则和建立以快线网为骨架、普线网为基础、支线网为补充的三级公共交通网络的思路,对线网进行了优化调整。建成南中轴路、朝阳路、安立路、阜石路4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公交线路700余条,线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解决了720个小区居民出行问题。轨道交通、大容量快速公交与公交专用道形成了公共交通快速网络雏形,公交路权优先提高了营运速度。
为进一步提高地面公交速度,在京通快速路主路上高峰时段启用了公交专用道,公交车平均速度由原来的24公里/小时提高到52公里/小时,沿线地面公交线路日均客运量提高了8%;地铁八通线高峰时段压力也有所缓解,断面最大满载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同时,为延伸公交服务,陆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