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北京农业科技支撑作用研究

    作者:于鸷隆 刘永强 蔡少庆 张士功 韩振华 出版时间:2013年06月
    摘要:本文全面分析了科技进步在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多功能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科技已经成为推动首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深入研究了新阶段北京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劳动力等要素瓶颈及科技应用推广中存在的难题,提出了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议。

    2012年中央1号文件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对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工作做出新的部署,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北京农业是典型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承担着生产、生态、生活等多种功能。在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首都经济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 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推动北京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北京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近年来,北京市针对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全面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科技进步对农业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加强。

    (一)科技进步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京是国际上科技智力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截至2011年底,全国18个国家重点农业试验室11个在北京,全国59个涉农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在北京。全市共有涉农科研机构20家,农业科技推广机构130家,农业科技人员近2万人[1]。“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充分发挥首都的科技资源优势,积极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研发为切入点,实施重大农业科技项目35项,建设了一批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69%,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推动北京农业加快发展的主要力量。

    1.以科技为先导,北京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攀升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在耕地面积刚性减少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120万吨,蔬菜产量稳定在300万吨,干鲜果稳定在90万吨,肉禽蛋奶基本稳定在150万吨,肉禽自给率达到69%,蛋类自产率达到65%,北京农业的综合保障能力持续提升[2]。依托首都科技资源优势,围绕打造“种业之都”的目标,编制实施了《北京种业发展规划》,北京种业快速发展,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点支撑。2010年种业生产性收入达14.6亿元,比2005年增长1.5倍;种业销售额达60亿元,较2005年增长36%。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设施、植保和畜牧生产的农机装备水平稳步提高,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40%左右提高到63.8%[3]

    2.以科技为支撑,北京农业生产方式发生质的转变

    针对北京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北京农业发展方式,打造了京承高速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探索了设施农业、加工农业、会展农业和休闲农业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典型模式,北京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质的转变,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形态初步形成。依托现代温室技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2011年末,设施农业面积超过27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超过50%以上,改变了以陆地菜为主的传统蔬菜种植方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为丰富首都菜篮子做出很大贡献。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88家,总产值超过700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接近2∶1,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2011年全市农业观光园达到1300多个,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园区25个,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户7979户,总收入超过25.1亿元,比2005年增长1.4倍[4]。加快发展会展农业,“十一五”期间,北京筹办了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涉农展会、学术会议及节庆活动68场,会展农业总收入达到21亿元,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5]

    3.以科技为保障,北京农业管理水平得到显著加强

    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在民生方面的应用,逐步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检验检测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等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保证了首都农产品生产流通安全。进一步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力度,加快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记录和田间督导、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现代制度建设,配合现代化的检测技术以及信息追溯手段,初步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控制体系。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690多家企业3000多个产品有效使用“三品”认证标志,认证率占到全市主要食用农产品产量的35%。大力加强农业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治,研发一系列防治技术和预测预报技术,有效保障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北京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