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三大重要战略观点

    作者:闫贤良 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摘要:本文从文化的科技自觉、科技的文化自觉、经济的文化自觉三个角度对“文化和科技融合”战略内容进行了阐释,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科技、文化、经济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提出了文化和科技融合促进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意义。

    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文化和科技融合”作为一个新词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多方面思考,不同的理解使冗长词汇出现了多种称谓。十八大报告再一次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使得这一命题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但不同专家学者的阐释出现了多种意义。从文化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理解“文化和科技融合”,有三个重要的战略观点值得重视,对示范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 文化的科技自觉

    在文化发展与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相适应的国情下,文化科技领域经过长期实践,发现高新技术对文化创新具有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并形象地将其比喻为“科学有多新文化影响力就有多大,技术有多高文化传播力就有多远”。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次调研中发现了这一规律的重要性,提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理念,认为高新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应当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特色。于是,有了对文化领域科技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文化领域的科技自觉。但是,文化领域的科技建设应当是什么,业界并没有形成共识,普遍停留于文化科技创新的概念。即使文化科技创新是文化领域科技建设的重要方面,对文化创新和快速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但什么样的文化科技才是最为重要的科技内容,业界也处于智者见智的不同层次。

    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提出,虽然与文化产业相提并论,并直接指向文化科技创新,但战略上不应当将这一命题驻留在狭隘领域。我国目前的文化发展需要在三个层面适应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即民众科学素质普遍提升、网络文化质量提高和高新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升级。这是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

    (一)文化领域的科技文化建设

    近一个半世纪的西学东渐,从派出留学生到中国建立科学技术体系,从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到中国普及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技术已经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近,开始渐渐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外生性变革,向民族血液和骨髓中渗透。科学技术作为西方300多年的近现代文明,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渴望,中国一直期盼科学技术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新鲜血液,成为中华民族激发创造力的新源泉。

    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始终没有完整彻底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始终没有形成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融合的新产物。尽管中华民族从科技文明中不断汲取力量,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国防科技崛起、工业科技体系建立,政治、经济和科技融合,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政治道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但是,科学技术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针对国家文化的崛起,集中力量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文化问题,真正意义上形成中国的科技创新文化,体现出源于中国的影响世界影响科技文明史的原始创新。文化艺术领域的科技虚弱已经显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弱势。文化强国作为国家战略之一,无论是五位一体还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无论是公共文化还是社会问题,都高度强调了文化亟待创新的重要意义。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让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等,都足以说明文化和科技融合促进民族文化结构性创新的意义,也足以体现科技文化这一因素对民族文化生命力的重要意义。中国的文化崛起,需要文化领域的科技文化改善,需要科技文化的全面突破和重点建设,需要民族文化内容的全面创新,因此文化和科技融合刻不容缓。

    (二)网络文化发展

    网络文化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衍生的新型文化业态。纵观文化科技发展史,每一次科技革命,总有一种以上新型文化业态诞生。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网络文化新业态,增添了文化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行业类别,媒体界的学者将其称为“第四媒体”或“新媒体”。中共中央针对网络文化建设召开过多次专门会议,十八大报告对网络文化建设作了进一步具体要求。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行业层面,集中力量发展中国化的网络文化得到普遍共识。但是,网络文化科技公关或创新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形成,新媒体原创始终没有中国创造;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还存在数字鸿沟,中华优秀文化始终没有占领主流,民族文化资源距离网络文化依然那么遥远。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