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
2011、2012年,是“十二五”开局之际,也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关键两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万亿元,同比增长7.8%;[1]而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名义同比增长12.6%。2012年1~12月份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万亿元,同比增加1.3335万亿元,增长12.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0740万亿元,同比增长11.2%。2012年我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为过去9年来的最高水平。
上述成绩的取得表明: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体制条件;宏观调控经验不断丰富,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东部地区创新发展能力增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发展潜力有序释放;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依然存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提高;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体系运行稳健,社会资金比较充裕。
同时,我们亦应看到,在经济发展和国力强盛的道路上,依然存在一些不可抗因素阻碍着我们前进的步伐:地震、台风、旱涝交织、泥石流、重大交通事故等事件频发,盈江地震、华西秋雨、北京暴雨、甬温线特大交通事故、双汇瘦肉精事件等,都给社会带来了灾难性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一次又一次地考验着我国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危机应对和管理能力。
一 自然灾害危机管理
从自然气候上看,2011~2012年的气候较往年平稳,自然灾害发生情况总体较往年偏轻,受灾面积、灾情状况、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都较往年有所轻缓。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疆域甚广,即便逢遇气候稳定之年,也难免有部分地区难逃灾害侵袭,所以必须坚持“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战略目标,将我国危机管理工作制度化、人文化、高效化,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2011~2012年自然灾害事件回顾[2]
1.冬麦区冬春连旱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报告:截至2011年2月4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八省冬小麦受旱9611万亩,占八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的35.1%,占八省耕地面积的21.7%,受旱八省冬小麦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八成以上[3]。“立春”之后,小麦将陆续进入返青期,需水量明显增加,随着入春后气温回升,田间蒸发量大,旱情迅速发展。
2011年1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通知》。农业部决定2月4日启动抗旱二级应急响应,加大对北方冬麦区抗旱春管的指导和支持力度,立即向江苏、安徽等省派出由司局长带队的抗旱工作组,深入重旱区督促指导抗旱春管工作。同时,要求旱区各级农业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因时因地因苗推进科学抗旱。另外,农业部于2月9日召开全国抗旱促春管工作视频会议,对抗旱促春管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并将向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再下派6个司局长带队的抗旱救灾工作组,督导检查各地抗旱春管工作准备及进展情况。[4]
2.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连旱
2011年年初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湖南、湖北部分地区春旱严重,有的地方冬、春、夏三季连旱,严重影响春播生产和城乡供水安全。进入5月份以后,降水虽较前期略有增加,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仍偏少二至四成。为了增加降雨,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旱情,各级气象部门抓住此前有利天气条件开展了大规模的空中和地面增雨作业。据统计,2011年5月21日8时至23日8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共开展人影地面作业334次,发射催雨炮弹3422发,火箭弹854枚。其中湖北省实施了高密度、大范围的地面高炮火箭人工增雨抗旱作业,同时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
这次降雨对改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