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促进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这一年,虽然民营经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依然展示出强劲生机与活力,为“十二五”良好开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 “十二五”开局,民营经济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2011年,我国民营经济在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依然呈现出数量较快增长、规模日益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贡献更加突出的良好发展态势,在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三个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一)民营经济“稳增长”作用明显
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自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协调拉动,源自市场主体数量的不断增多和活力的不断增强。
民营企业数量规模持续增大,有力活跃了市场经济。截至2011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967.7万户,同比增长14.4%;个体工商户3756.5万户,同比增长8.8%(见表1)。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达25.79万亿元,同比增长34.3%,户均266.5万元;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总额达1.62万亿元,同比增长20.8%,户均4.3万元(见表2)。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量近三年呈稳定增长态势,注册资金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户均注册资金逐年较大幅度增长,显示了民营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表1 2005~2011年个体、私营企业户数及增长率
图1 2005~2011年个体、私营企业户数增长率变化图
表2 2005~2011年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数额及增长率
图2 2005~2011年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数额增长率变化图
民间投资依然强劲,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截至2011年底,内资民营经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7.6万亿元,同比增长42.3%,占比达到58.2%,较2010年底大幅提升7.1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完成7.2万亿元,同比增长32.9%,占比达到23.8%(见表3)。
从工业企业增加值看,2011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达到19.5%,虽然比2010年增速下降了0.5个百分点,但显著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9.9%和全部工业企业13.9%的平均增速水平,充分表明民营经济在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领域依然保持着较好发展势头(见表4)。
表3 2005~2011年分经济类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
图3 2005~2011年国有、外资、内资民营企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变化图
表4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图4 2007~2011年按类型分工业增加值增速图
民营企业出口占比显著增加,有力抑制了出口增速下滑较快的趋势。截至2011年底,全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达6352.9亿美元,同比增长32.0%,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3.5%(见表5)。从出口产品结构上看,民营企业不仅在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上占有优势,在机电、家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领域也愈发活跃;从地区分布来看,中部地区增速加快,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民营企业已成为当地出口的主力军。民营企业出口始终保持较高增速,抑制了总体出口增速的较快下滑,防止了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影响。
表5 2005~2011年各类企业出口情况
(二)民营经济“调结构”趋势明显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企业是重要的主体。没有占全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民营企业的转方式、调结构,就没有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民营经济产业分布更趋合理,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近几年,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在户数和注册资金的增速上均显著增加。截至2011年底,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已达673.8万户,注册资金17.20万亿元,分别占私营企业总户数和注册资金总额的69.6%和66.7%,同比分别增长了15.8%和40.3%。第三产业企业大多以从事服务业为主,其固定资产通常情况下少于一般工业企业,但注册资金却呈逐年上升趋势,展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内生活力(见表6、表7,图5、图6)。从具体行业来看,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私营企业数量增速略有下降,但注册资金仍保持较高增速,充分表明该行业私营企业已经进入稳定发展期,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