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
非公有制经济是西藏自治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小康新西藏的重要推动力量。自治区党委、政府一贯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2011年全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商联工作暨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会议(以下简称“非公大会”)的成功召开,尤其是陈全国书记提出的“五放”(政治上放心、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放胆、工作上放手)指导思想,使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迎来了大发展快发展的春天。
一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
目前,非公经济不仅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繁荣城乡经济、改善民生、推进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内地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1.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全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底,全区非公有制市场主体达到11.15万户,增长9.35%;从业人员49.83万人,增长48.75%;注册资本(金)324.1亿元(其中私营企业288.4亿元,个体工商户35.46亿元,外资企业45959.63万美元),增长25.64%,资本规模占各类企业资本总额的47.54%,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2011年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27.90%,2011年度全区生产总值605.83亿元,增长12.7%,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为43.1%,同比增长15.86%。
2011年11月实行“零注册”后两个月内,全区新设立市场主体达到1892户,注册资本(金)23789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03%和34.54%。其中个体工商户1497户,注册资本(金)7107.98万元;内资企业(含私营企业286户)341户,注册资本(金)225806.45万元;外商投资企业8户,注册资本(金)10万美元;农牧民专业合作社46家,出资总额4920.61万元。全区呈现飞速发展、淡季不淡的良好势头。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2011年,全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员占当年全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75%以上(其中个体工商户吸纳208410人,私营企业吸纳127453人。从业人员排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住宿餐饮业以及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解决了农牧区大量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为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非公有制经济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主要来源。2011年度全区共实现税收96.63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收76.17亿元,所占比重为78.8%,比上年增长90%。在全区纳税前100名企业中,非公企业占67家(纳税前两名均为非公企业)。
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与繁荣城乡市场的主导力量。2011年,非公有制经济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到150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5%。非公有制经济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了地县工业化水平,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农牧区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招商引资的主要领域。随着西藏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内地许多大型民营企业与西藏各地市签订了项目意向性协议,有的企业如娃哈哈集团、新希望集团、修正集团、瑞吉酒店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已落户西藏。
非公有制经济是对外贸易的排头兵。2011年,非公有制经济进出口额8.35亿美元,同比增长56.3%,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85%。全区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共444家,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有386家,占全区进出口贸易的企业的86.94%,非公企业现已成为西藏对外贸易的生力军。
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活力源泉。在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下,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促进了国有企业的产权流动和资产重组,加速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非公有制经济一、二、三产业分布依次为2682户、6447户、102371户,资本分布依次为9.56亿元、102.98亿元、211.50亿元,且多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工业、矿产业、建筑建材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中,与全区“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的发展战略相吻合,为调整优化全区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非公大会”召开以来,各级各部门积极抓好会议精神的落实,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拉萨市出台了引导和鼓励非公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