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80后”及“80后”知识精英调查报告

    作者:李春玲 朱迪 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摘要:“80后”是“改革开放的一代”,他们的出生和成长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推进,目前他们正在走向社会并且开始成家立业的生命历程。基于抽样调查数据,本文重点描述了“80后”中的知识精英群体的人口特征、就业机会和收入、家庭和消费以及社会政治态度,深入分析了“80后”知识精英群体的就业机会、收入和社会政治态度的影响因素。
    Abstract:The generation born in and after 1980 (the "post-1980 generation") has witnessed dramatic social changes since the 1978 reforms. Concomitant with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young members of the post-1980 generation have moved from their childhood to adulthood in the last 30 years, and have stepped into the most important phase of their lives. The paper, based on survey data, focuses on the elite group of the post-1980 generation, and examines thei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employment situation, personal income, family life, consuming behaviors, and their political attitude. Meanwhile,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factors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level of satisfaction with personal and social situations. Further, the political attitude of the "post-1980 generation" is also discussed.

    在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进程中,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批人注定不会是默默无闻的一代,也不会是安逸无为的一代。他们的出生和成长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受到父母和长辈众星捧月般的呵护,享受着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剧烈的制度变革和社会变迁也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但同时他们也不得不面临着他们的父辈所不曾遭遇的竞争、风险和不确定性。

    “80后”一代的社会形象随着他们的成长阶段而不断变化,幼年时他们被专家和媒体称为“在‘蜜罐’里成长的小皇帝”;少年时期他们又被认为是自私、叛逆、脆弱、没有责任感的“垮掉的一代”。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造就了一批“80后”作家和“网络风云人物”,他们成为“80后”新的形象代言人,他们通过网络语言表达对成人社会文化权威的蔑视、对成人社会信条的大胆冒犯,他们的反叛精神、目空一切的气势和狂傲大胆的言论,都让文化权威们退避三舍,让成人社会精英心生畏惧。然而,在2008年,“80后”的社会形象徒然出现了一个大反转,在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期间,他们成了“具有爱国精神”、“有爱心”、“有奉献精神”和“具有责任感”的一代人,他们似乎与主流价值和主导意识形态顺利融合了。最近三年,当越来越多的“80后”步入社会、成家立业之时,“80后”们又成了焦虑与压力之下的“蜗居族”、“蚁族”、“房奴”和“孩奴”。

    “80后”社会形象的流变折射出这一代人的生存状态的变化。不仅如此,即使在相同的成长阶段,“80后”中的不同群体也有着不一样的生存状态,他们从来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铁板一块的群体。当前,“80后”人群开始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崭露头角,尤其在网络舆情和大众媒体领域,他们所发出的声音时常引领着社会情绪的走向,他们的境况和社会心态不仅对当前的社会稳定产生影响,而且对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也有影响。在“80后”当中,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一直是最为活跃、最有影响力的群体,而其中的精英分子——名牌大学(“985”高校)的学生——可能是未来中国社会各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境况更值得关注。

    一 “80后”的数量及不同群体的社会特征

    (一)“80后”的人口特征

    2005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80后”总人数约为2.0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4%。其中,76.9%出生于农村,23.1%出生于城市;69.2%持有农业户口,30.8%持有非农户口;31.1%生活在城市,16.8%生活在小城镇,52.1%生活于农村。由此看来,“80后”中的多数是农村青年,不过,真正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仅占18%。

    虽然人们常说“80后”是“独生子女”一代,但是只有19.1%的“80后”是独生子女,其中,在城市,49.1%的“80后”是独生子女;在农村,只有10.2%的“80后”是独生子女。在80.9%的非独生子女当中,有39.9%的人另有一个兄弟姐妹,25.2%的人另有两个兄弟姐妹,15.8%的人另有两个以上的兄弟姐妹。

    (二)“80后”内部的群体差异

    “80”后人口中存在比较明显的群体差异(见表1)。在整个“80后”人口,最引人注目的两个群体是“80后”农民工(或称新生代农民工)和“80后”大学生。初步估计,“80后”人口中的44%为农民工,20%为大学生。关于“80后”农民工的具体数量,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一些学者估计,在目前约1.49亿的农民工当中,约60%是新生代农民工(包括“80后”和“90后”农民工),由此估计,新生代农民工约有8900万人。“80后”大学生约有4100万人,其中,在校大学生约1900万人(占46%),大学毕业生约2200万人(占54%)。

    表1 “80后”内部群体差异

    (三)“80后”知识精英

    表1的数据显示出“80后”中的不同群体具有一些不同的社会特性。“80后”农民工与“80后”大学生的出身背景极为不同。即使在大学生群体中,“985”高校大学生与普通大学学生的家庭背景也有明显差异。在接受调查的6所“985”高校学生中,来自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家庭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大学学生,而来自工人和农民家庭的比例远低于普通大学学生。由此可见,未来的社会精英的生成深受家庭背景因素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可能还有增强趋势。“985”高校的“90后”学生的家庭出身背景比“80后”更优越,来自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家庭的“90后”的比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