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
一 劳工阶层的现状
(一)职工的就业状况基本稳定
尽管经济增速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下滑,但2011年前三个季度的GDP增长仍然保持在9%以上,经济发展正趋平稳。2011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320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其中,第一季度增长9.7%,第二季度增长9.5%,第三季度增长9.1%。从环比看,第三季度GDP增长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034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4795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5557亿元,增长9.0%。[1]在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速的带动下,职工的就业状况保持基本稳定。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94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110%;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36万人,完成全年500万人目标的87%;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9万人,完成全年100万人目标的139%。到第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第二季度末和上年同期持平。[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近年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70%~75%,年底就业率基本能达到90%以上。[3]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2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2011年第二季度市场供求信息的统计分析,在102个监测城市中,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25.8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492.9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7。总体上看,与上年同期相比,市场用人需求略有增长,求职人数有所减少,与上季度相比,劳动力供求人数均有所减少。98%的用人需求集中在第二、三产业;与上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有所上升。从行业需求看,81.1%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以上各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29.8%、16.3%、13.7%、9.1%、7.3%和4.9%。[4]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对全国31个省7500多个村和7.4万户的农民工的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继续增加,农村劳动力流动继续呈现省内就近转移加快的趋势。第三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为1638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606万人,增长3.8%。其中,住户中外出务工劳动力1311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94万人,增长3.1%;举家外出劳动力327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12万人,增长6.9%。[5]
(二)职工收入继续增长,劳动争议数量保持平稳
截至9月末,北京、天津、山西等21个地区继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整幅度为21.7%。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市的13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市的13元。[6]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月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的,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788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同比名义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7%。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比CPI增速高2.1个百分点。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1.9%,转移性收入增长11.2%,经营净收入增长30.4%,财产性收入增长23.4%。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21.9%,家庭经营收入增长20.4%,财产性收入增长6.2%,转移性收入增长22.0%。[7]但是,也有研究认为,上半年在中国15个城市的4个重点行业中,工资涨幅输给了物价涨幅,实际工资呈下降态势。[8]
在职工就业局面基本稳定和工资增长的背景下,2011年进入法律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数与上年度相比基本持平。2010年各级仲裁机构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60.1万件,比上年减少12.2%;涉及劳动者81.5万人,比上年减少19.8%。其中集体劳动争议0.9万件,涉及劳动者21.2万人。当期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63.4万件,比上年减少8.1%。[9]2011年第一季度共立案受理争议案件12.6万件,同比下降9.2%,涉及劳动者16.7万人,同比下降16.7%;其中10人以上劳动(人事)的集体争议案件0.2万件,涉及劳动者4万人。第二季度,全国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7.2万件,涉及劳动者35.0万人。1~9月,全国各级劳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