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北京市综合承载力研究

    作者:李彦军 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摘要:本文通过选取土地、生态环境、水资源、基础设施、社会承载力指标,建立了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对北京市2002~2011年综合承载力状态进行了测度,从评价结果看,10年间北京综合承载力呈明显上升趋势。从各要素承载力来看,生态环境与水资源承载力10年中有较快的上升,这也是带动北京综合承载力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土地、基础设施、社会承载力却在日益下降,特别土地资源的稀缺正在成为北京发展的关键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如何提升北京综合承载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1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000.4亿元,常住人口2018.6万人,人口密度达到1230人/平方公里,而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密度高达23271人/平方公里。其中,西城区人口密度更是高达24540人/平方公里,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丰台区人口密度超过7000人/平方公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发展,使得北京市城市问题,如环境污染、住宅紧张、交通拥挤、资源匮乏等愈加凸显。

    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10年城市人口达到1600万人,2020年规划人口1800万人。尽管当时在编制规划时,也考虑到影响城市人口集聚的多方面因素及其不确定性,为适应首都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根据对城市实际发展速度的动态监测,适时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将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指标暂按2000万人预留。但是从发展的实际来看,北京提前10年突破了总体规划提出的2020年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2011年常住人口更是超过了2000万的预留人口的目标;总体规划提出的2020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目标,2009年已经达到。

    人口的增长给北京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考验。2011年7月24日,北京市发生全市性的大到暴雨,截至7月25日,降水总量达9.85亿立方米,虽然未对城市运行和安全造成影响,但是在个别地区出现了泥石流、滑坡等不同程度的险情,特大暴雨导致平谷、密云部分地区发生泥石流灾害,近6000人被转移,4人死亡,1人失踪。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为164毫米,为61年以来最大,受灾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约190万人,共77人遇难,损失超百亿元。

    这种考验,将不仅仅体现在排水管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上,同样也体现在土地、生态环境、水资源等方面。未来几十年中,随着北京世界城市目标的建设与首都经济圈的打造,北京市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北京的快速发展与人口的急剧增长,将使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城市综合承载力和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寻求一个动态平衡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正因为如此,研究与评价北京市的综合承载力,摸清北京市综合承载力的现状,对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与首都经济圈的建设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北京市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北京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第二部分是北京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第三部分是北京分要素承载力分析;第四部分是北京市综合承载力提升策略。

    一 北京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一)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概念界定

    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是源于希腊的古老概念,从最初生态学的领域发展到城市领域。概括而言,承载力是一个与资源禀赋、技术手段、社会选择和价值观念等密切相关的、具有相对极限内涵的伦理特征的概念,它本质上是不固定的、非静态的和非单一关系。本文中的城市承载力包括要素系统承载力和城市综合承载力。其中,要素承载力具有阈值的含义,即如果超越该阈值将导致环境严重甚至不可逆转的破坏,进而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出现要素短板。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指城市在不产生任何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即城市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对城市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能力。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综合承载力包括城市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对城市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能力。土地、水资源、交通、环境和人口是城市的主要构成要素,它们共同形成城市复杂的系统。结合北京市的具体资源与社会情况,并考虑到指标选择的可操作性和代表性,本文构建两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5个,分别是土地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基础设施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在一级指标下建立了“每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等二级指标35个,最后得出了北京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北京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续表

    (三)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所需的数据具有不同的量纲及不同的单位,需对其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设综合指标评价问题中的方案集为P={P1P2P3,…,Pn}(Pi为样本数);指标集为G={G1G2G3,…,Gm};方案集P对指标集G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