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企业“走出去”与产业国际竞争力

    作者:原磊 张航燕 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的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格局的形成,“走出去”成为我国企业的必然选择。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其中国有企业占据投资主体地位;我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美地区,而且越来越多的投资转向海外并购的方式。我国企业“走出去”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但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西方国家“再工业化”也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不利影响。要推动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必须加大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力度,改善企业“走出去”的外部政治环境,引导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同时提高企业海外并购中的风险意识。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global competitive landscape,"go global strategy" become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grows rapidly,the vast majority of investment is fro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China's foreign investment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Asia and Latin America,and more and more investors turn to take overseas merge and acquisition approach. Chinese enterprises "go global strategy" will help the enterprises to 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and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ie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going global that restri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y. Western countries "re-industrialization" also brings a negative impact on Chinese enterprises going global. To encourage Chinese enterprises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going global",we must give more policy supporting for enterprise,improve external political environment,guide enterprises through overseas acquisitions to achiev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and increase risk awareness in enterprises oversea merge and acquisitions.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目前,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障碍,制约了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的效果,需要企业和国家共同应对。

    一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分析

    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快速增长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746.5亿美元,是2002年27.6倍,全球排位从第26位上升至第6位。随着对外投资流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外投资存量同步增长。2011年,中国对外投资存量达到4247.8亿美元,占全球对外投资存量的2%,全球排名位居第13,较上年末上升4位。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增长更为明显。2003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28.5亿美元,2011年达到685.8亿美元(见图1)。

    图1 2002~2011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流量与存量

    2.国有企业仍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

    2011年末,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存量为3573.9亿美元。从注册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占投资存量的62.7%,较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有限责任公司占24.9%,较上年增加1.3个百分点;股份有限公司占7.6%,较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见图2)。从中央和地方归属来看,中央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2724.6亿美元,占比为76.2%;地方非金融投资存量为849.3亿美元,占比为23.8%。此外,2011年末,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中,中央企业及单位仅占4.1%,各省市区的投资占95.9%。这说明,虽然国有企业近年来的对外投资增速有所减缓,在对外投资主体结构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流量和对外投资存量上的绝对地位依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以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支撑的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的流量上依然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非国有企业投资主体数量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与之相适应的投资金额的同比例增长。

    图2 2011年末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按境内投资者注册类型分布情况

    3.中国企业服务业领域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迅速扩大

    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在行业分布上较为集中。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集中在采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比重分别为48.4%、21.8%、12.6%和9.8%。至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自2003年以来,采矿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变化较为突出。制造业投资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21.8%,降至2008年的3.2%,随后略微回升,2011年达到9.45%。采矿业投资比重出现下降的势头,2003年采矿业投资比重为48.4%,2008年降至10.4%,2011年升至19.4%。从对外投资存量看,截至2011年底,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存量占比为33.5%,金融业为15.9%,采矿业为15.8%,批发和零售业为11.6%(见表1)。

    表1 2003~2011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的主要行业分布

    4.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拉丁美洲

    无论是从流量,还是从存量角度看,中国对外投资的地区分布都很不均衡。从对外投资流量看,2003~2011年,中国75%以上的对外投资流向亚洲和拉丁美洲;其中,2006年为最高值,达到91.4%,随后逐年降低,2011年,中国对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投资占比为76.9%。而对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所占比重较低,平均比重只有6.3%,但自2008年以来中国对欧洲和北美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其中,2008年为最低值,只占2.2%,2010年和2011年分别达到历史最高值14.6%和14.4%。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欧洲和北美洲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外资流入逐步回升。由于大洋洲市场容量有限,中国对大洋洲的投资流量比重的平均数值只占2%;其中,2003年比重最低为0.34%,2009年和2011年最高,也仅有4.4%。中国向以欠发达国家为主的非洲地区的直接投资所占比重2008年达到最高值9.8%,2009年又快速回落到2.6%,2011年回升至4.3%。结合存量数据看,截至2011年,中国对亚洲、拉丁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的投资存量占比分别为71.4%、13.0%、3.8%、5.8%、2.8%、3.2%;同样反映出中国对外投资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见表2)。

    表2 2003~2011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与2011年对外投资存量的地区分布

    5.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并购作为对外投资的首选方式

    2005年和2008年是中国对外投资“并购年”,并购在当年对外投资中所占比例分别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