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2年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分析与2013年展望

    摘要: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西部地区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升级发展的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四化”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按期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速在各大区中继续保持最快,区域经济结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出现高级化趋势;工业平稳快速发展,重点行业带动增强,经济效益提高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第一、二产业投资增长较快,民间投资成为重要支撑力量;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汽车消费成为热点,旅游市场发展迅猛;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大,对外贸易逆势快速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创新高;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收支差进一步扩大,部分省份企业IPO实现突破;财政民生支出持续增长,人民群众增收步伐加快,民生进一步改善;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能力得到加强;城镇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住宅建设进展迅速,但房地产销售额增速下降;商品价格走势平稳,出现小幅上涨,但涨幅明显回落。人口结构不断优化、人口素质显著提升;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就业结构与社会收入分配日趋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内生发展能力依然不足,民生改善之路任重道远;发展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经济发展转型压力大,教育与技术支撑能力仍需加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程度较低;税负较高,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部分地区城市建设出现房地产过度投资现象;减灾防灾压力大,“三股势力”的威胁依然存在。预测表明,2013年西部地区经济将呈现小幅反弹式增长,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所占的份额将进一步提高;消费者价格指数将温和上升,消费稳定增长;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增速继续领跑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提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上升;城镇化将保持快速推进势头,继续全方位拉动经济增长。

    2012年,西部地区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社会管理创新事业的不断深入,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成为衡量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准。2012年,西部地区积极推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实现人口结构的均衡发展、社会结构的合理演进与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保证各项扶持性社会政策的切实落实。2013年,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产生,大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各大部委与地方政府的具体改革措施则涵盖经济体制、民生建设、社会管理、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为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2012年全球经济延续2011年下行趋势,经济复苏步伐一波三折,挑战超出预期,货币金融领域硝烟弥漫,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为转嫁危机进一步采取货币竞相贬值政策,全球流动性大量过剩;受此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振荡、先抑后扬;各国在国际贸易领域争端频发,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有所抬头,贸易增速明显下滑。根据IMF预测,2012年全球贸易增速仅为3.2%,远低于1980年以来5.7%的年均增速。经济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扩散和放大,出现了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并发症状。从主要经济体的情况看,各发达国家复苏步伐沉重,结构调整困难,经济增速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根据IMF预测,2012年发达经济体整体GDP增长1.3%,其中美国2.2%、日本2.2%,呈现止跌回升的势头;欧元区-0.4%,陷入衰退已成定局;其他发达经济体1.5%,不仅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增长水平,也未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3.3%)。由于发达经济体的拖累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以及结构调整的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担当世界经济“新引擎”角色的新兴经济体增速继2011年后进一步放缓。根据IMF 2012年10月报告,新兴经济体GDP增长率从2010年的平均7.4%下滑到2011年的6.2%,2012年进一步降至5.3%;以往表现出色的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金砖五国”增速较2011年也分别下降。党中央、国务院在国际经济持续动荡、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坚持既定宏观调控方针,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将“稳中求进”作为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继续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对策,在稳增长、控物价和调结构中寻求平衡,内需得到进一步提振,民生改善更加明显,经济结构改善有力,物价涨势已得到根本控制,经济增速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7.8%的较高速度,超出了大部分研究机构的预期。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西部地区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利用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分工参与机遇、国家加大政策支持机遇和经济结构调整机遇,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升级发展的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向西、向南开放战略,克服全球经济危机和全国经济放缓的影响,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按期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随着西部大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四化”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结构同经济结构一样也出现深层变革,经济发展质量、社会管理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生态保障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这一指针为西部地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开发进程吹响了号角。为了深入了解2012年西部地区经济运行形势,准确把握2013年经济发展趋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2012年西部地区经济运行的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2013年发展态势进行展望。

    一 2012年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

    2012年西部地区坚持在增长上稳中求进,努力增强实力,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重要性日益加大;在结构上加快提速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