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4月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国从一个农村和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国内生产总值以世界少有的年均9.7%的增长速度,从1978年不足4000亿元,迅速上升到2012年超过50万亿元;人均国民总收入实现了从1978年不足2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向2012年超过6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也从第十位跻身为目前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和繁荣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得到了的空前提高(江小涓,2008)。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给我国经济造成严重下滑,在2009年政策刺激下实现V形反转之后,经济增速从2010年第一季度到2012年第三季度,出现了连续10个季度的大幅下滑(刘树成,2013)。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也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一些主权国家的债务危机,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高居不下,新兴经济体经济的稳定增长难以为继等因素使得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性风险依然很大(王天龙,201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态势与前景变得不是十分明朗。但对我国短期经济增长的前景分析基本都认同,短期内我国经济将企稳回升(“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课题组,2012;杨晓光和鲍勤,2013;祝宝良,2013)。事实上,2012年9月以来宏观经济中的多项重要指标开始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但是经济回升的基础仍然不牢固,短期内经济增长将在反复波动中筑底回升,联合国(2012)认为外部需求疲软和大规模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增长难以为继,给中国经济造成了较大的下行风险,中国经济有可能会出现“硬着陆”,在“硬着陆”的情景下预测我国经济在2013年下降3%,2014年下降5.7%,2015年下降6.8%,并据此将我国2012年和2013年总体经济增长的预测均下调0.6%。随着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结构性减速(陈亮等,2012),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将会出现显著的下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课题组(2011)和刘世锦(2011)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年均为9.1%,可能在“十二五”末期放缓,“十三五”明显下一个台阶,降至7.1%。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12)认为,随着城市化和经济服务化的推进,中国经济将逐步进入减速通道,潜在增长率将在2016年之后降到8%之下。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2012)认为,GDP平均增长率将从2011~2015年的8.5%逐步下降到2026~2030年的5%。
本文利用刘汉和刘金全(2011)的混频数据预测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率进行短期预测,发现我国短期经济增长呈现倒U形,即经济增速为先升后降,且2013年底经济增速回调不会超过2012年第三季度的谷底,总体经济增长趋势呈上升状态。此外,借鉴Comin和Gertler(2006)采用Christiano和Fitzgerald(2003)提出的一种带通(Band-Pass)滤波方法(以下简称CF滤波),对经济增长率的中长期趋势和周期进行分离,其中分离出来的趋势成分(非周期成分)非常平缓,且呈现出大弧度上凸的形态,这说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中长期趋势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即从1979年第一季度的7.8%,逐渐上升到1996年第三季度的10.6%,然后逐渐下降到2012年第四季度的8.6%。样本区间内的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持续期基本持平,但下降阶段较上升阶段时间要长,变化幅度小(如图5所示)。按照这种中长期走势分析,我国经济中长期趋势还将出现下降,但是降幅较为平稳。虽然不能控制这种中长期趋势的下降,但我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国内需求的回旋余地较大,工业化、城镇化的纵深发展都有一个逐步推移的过程,因此有条件,也有可能延缓和推迟这种下降的时间,形成经济增长的长波,获得平稳快速增长(刘树成,2012)。
虽然对短期经济企稳回升,长期经济放缓有基本的认识和数量上的预测,但是长期经济放缓会在什么范围内进行?将要持续多长时间?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该采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目前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下文将就以上问题,通过对经济增长的回顾与展望、经济放缓的典型事实的数量分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