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
影响云南边疆治理和发展的有三个主要因素:云南边疆本身的状况、外来主要是周边形势影响以及对云南边疆形势和云南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性的看法(判断及政策,其中关键因素是中央政府的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边疆治理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解放初期(1950~1957)、从“大跃进”经三年调整时期到“文化大革命”经历曲折发展(1958~1977)、新时期头十年以恢复民族政策和展开对越斗争为主的边疆治理和发展政策(1978~1988)和随着改革开放深化云南边疆治理和发展的内容和方式发生根本性的重大变化(1989年至今)。由于不同阶段这三方面情况的不同,云南边疆在国家治理、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治理和发展政策经历了从以传统国防和以民族政策为重点的安边稳边到现在的边境地区的综合治理和全面发展;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深化对云南边疆治理和发展环境体制和政策的研究,制定云南边疆治理和发展专项规划,注重内外结合,综合治理,以加快云南尤其是边境地区的全面建设,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实现富民兴边、富滇强边、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的目标。
一 影响云南边疆治理和发展的有三个主要因素
一是云南边疆本身的状况;二是外来主要是周边形势的影响;三是对云南边疆形势和云南在中国国家稳定和发展尤其是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性的看法(判断及政策,其中关键因素是中央政府的政策)。
二 云南边疆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云南边境线长(4060公里),连接周边三国(缅、老、越),毗邻泰国、柬埔寨和南亚的印度和孟加拉国,历史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密切,当代又有新的发展,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现有19个边境陆路口岸,年出入境人口超过1500万;此外,还有临时通道89条,其中62条在中缅边境;境外对我国以及我国对境外互相影响,但境外对我国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更为复杂。云南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少数民族大约占1/3,宗教多样,邻近的西藏、四川、贵州、广西也都是民族或多民族省区。全省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4500多万,资源丰富,多样性突出,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后列。沿边一线25个县,22个民族自治县,面积92359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642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88万,占近60%。云南边疆地区的这些特点反映出云南在中国的内陆沿边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边疆地区治理和发展对内对外都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但是,复杂的外部形势、相当低的发展水平和薄弱的基础,使得云南边疆治理和发展的难度都很大。
三 云南边疆治理和发展经历的四个时期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一)解放初期云南边疆的治理和发展(1950~1957)
1950~1957年,云南边疆的治理,以处理好民族关系为重点,以建立新秩序、稳定边疆地区为主要目的,稳步推进,政策推进上缓而有效,经济社会有所发展但变还不大。
(1)面临的复杂形势:历史上沿袭下来的制度、边疆土司头人的实际统治、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历史隔阂、对新政权的不了解、国民党残余部队的活动。
(2)正视边疆历史和现状,明确首要任务是稳定边疆,而稳边先要安民,只有解决好民族问题,才能稳定边疆,加强国防,建立新秩序。
(3)加强治理边疆的力量,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成立云南军区(1950.4)、省民族事务委员会(1950.7)、省边防保卫局、省边防军分区(1950.8)、省边防工作委员会。
(4)实施对边疆民族地区尤其是民族上层的特殊政策:争取民族上层人士,包括土司、头人、王子、山官(相当于县级及县级以上115人,区、乡级2700余人,村寨头人万余人),暂不变更其地位、职权。
(5)分步骤推进发展民族民主新政权建设和社会改革:召开各族代表会议(1950,1951),组建民族联合政府(1951),建立民族自治县、州(峨山县,1951.5;西双版纳州,1953.12);在边疆民族地区进行社会改革,和平协商土改(1955~1958);对景颇、傈僳、佤、怒等8个民族地区实行直接过渡。
成就:建立起新政权、新秩序,稳定、巩固边防,稳步推进社会变革和制度转型,经济发展(1952~1957年农业增50%,工业增15倍)。
(二)云南边疆治理和发展遭受干扰破坏、经历曲折发展(1958~1976)
(1)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影响 :主要是国内的发展路线和治国理念的变化:“大跃进”、三年经济调整时期、“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