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6月 |
小说歌是畲族文学最主要、最丰富、最完美的文学载体,可谓一部完整的小说歌集,就是一部畲族的民族历史记忆。以系统论为理论视角,在内外界阈范围对“畲族小说歌”流传地区保护非遗实践的分形性征,运用横向与纵向、正面与反面的综合比较方法进行分析与思考。从个案中窥见政府角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小说歌”保护利用中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分多个层面系统归纳与阐述分析政府在保护利用及传承“畲族小说歌”实践中多位一体的角色定位与方法策略。
Novel songs is the most important,abundant and perfect literary carrier of She’s literature. She people’s novel songs is a historical memory of She people. Taking the system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practice to protec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ea fractal spread of “She people’s novel songs” within the threshold range,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method by using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positive and negative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From the case on the government role in She people’s novel song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in the general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From several aspects,induct and analysis government heritage strategy role in a comprehensive and method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he people’s novel songs.
存在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的相似性从来就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对客观世界普遍具有的相似性的主观反映,铸就了人们的一种深层的关于世间万事万物之间、至大之物与至小之物间存在一定相似性的认知。广义上的相似性一般既包括系统存在状态的空间相似,也包括演化历程时态的时间相似,还包括诸如外在形态相似、关系结构相似、静动态相似、功能效用相似等。系统关系结构的相似、相对静止的几何位置相似性,体现的是系统的存在状态上的相似性。而系统、事物过程的相似性,运动节律的、显著变动之中的相似性,体现的就是系统演化上的相似性,即重演性。古民族的循环世界观念,反映的是古人相信世界在时间演化上具有相似性,这就是重演。古民族的天人一体、天人相通观念,则体现古人相信世界在空间(也可包括时间)上具有相似性。[1]对于系统科学来说,系统具有某种相似性是一般系统理论成立与发展的基础。系统相似特性的缺失将直接导致普遍系统理论的不成立或者消亡。鉴于此,一般系统理论都注意了系统的相似性问题。哈肯宣称:“在这个太阳下没有任何新东西。的确,我们发现,这种类似性在很多现象(和理论处理)中都存在,只是明显程度不同而已。”[2]
给定一个系统,组分之间的价值关系、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价值关系、不同系统之间的关系等,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把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应用于价值问题,同样强调从整体上衡量事物的价值,局部有价值并不等于整体有价值,局部价值高不等于整体价值高,整体价值不等于局部价值之和。总之,系统价值是一种整体涌现性。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辩证的,搞不好,扩大规模、更换组分、改变结构可能降低系统的价值品位。同时,只考虑整体的价值需求而不顾及局部的价值需求,则是一种机械论的系统价值观。
因此,一方面,借鉴国内外局部地区非遗保护与传承系统的经验教训,应考察其对于整体性非遗保护与传承系统所带来的综合价值、其对于其他非遗保护与传承行为实践的指导价值与适用性,确定并甄选局部系统的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真理性经验;另一方面,也应全面深入分析个案系统经验的地域性与条件性,特定的环境变量或控制参量部分地或全部地制约着某些经验真理与方法技术的应用对象与规模范围。整体服从部分,整体为部分的生存发展提供适宜的内环境,是建构、管理、使用系统必需的价值取向之一。
一般地说,客体引起的主体变化都属于客体给主体产生的价值。故价值有正负之分,有利于价值主体生存发展的是正价值,不利于主体生存发展的是负价值。在价值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一方给另一方一般都同时提供正负两种价值。管理现有系统、设计新系统,都应同时注意对象系统的正负两种价值,尽力发挥正价值,抑制负价值。
一 畲族小说歌概况
畲族为中国南方游牧民族,南宋以前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始出现“畲民”、“畲人”和“畲客”的称呼,1956年正式确认为具有独特特点的少数民族。畲族具有本民族语言——畲语,但无本民族文字,习用汉文,颂唱畲歌。
畲族小说歌是以畲语进行咏唱、诵念的长篇故事叙事歌,是东南文化特色和畲族民族特色的鲜明体现。换言之,它是畲族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媒介,更是历史上不同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交流的见证和记录。可谓一部完整的小说歌集,就是一部畲族的民族历史记忆。小说歌是畲族文学上最主要、最丰富、最完美的文学载体,因此,200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正是对“畲族小说歌”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和文学意义最大的肯定和认可。
畲族并没有形成本民族特有的文字,所以关于畲族的始祖传说、迁徙路线、自然灾害、战争纷争、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等内容都完整地浓缩于畲族民歌里。“歌以咏志,诗以传情”,畲族歌谣是其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民族口头遗产的典型代表,是口头传统的主要表达方式,是畲族民族记忆的背景体现,是畲族文化传承和延续的文化基因和永恒母题。这也和我们研究畲族小说歌的目的是一致的,借助对“畲族小说歌”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和理解畲族文化。
“小说歌”作为畲族歌谣中的长篇故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