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6月 |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传统的民族文化资源更是非常丰厚。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作为我国苗族的最大集聚地,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传承发展苗族文化的使命。对西江千户苗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类型、传播模式、传播效果、传播困境进行研究,以及对其在科技与文化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型传播的探索,有利于维护融合汉族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化的文化格局。
The 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own a very profound 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As the biggest gathering place of the Miao nationality,The Miao villag e of xijiang had carrying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Miao culture from ancient times. The study in communication mode,communication type,communication effect,communication’s dilemma,and the innovation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benefit for maintain the diversified pattern of Chinese culture which formed by the culture of Han nationality and minority.
地理环境为人类的生存、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空间和资源,人类行为又“改变了自然界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统一的综合体”。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而人类改造世界的行为会逐渐形成当地所特有的人文环境,它又反作用于地理环境,并且必然在其中留下痕迹。地理环境与人口基数是影响非遗传播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该对西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了然于胸(见图1)。
图1 西江千户苗寨一角
西江苗寨所在的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寨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因境内苗岭所有山脉中的最高峰雷公山而命名,苗岭山脉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县,境内山峦起伏、森林密布,自然风光极其秀美,自然资源与原生态文化资源都保护得相对较好,有“天然绿色聚宝盆”和“物种基因库”之称。至2013年底,西江千户苗寨所在的雷山县全县人口达158782(户籍)人,世居与当地的少数民族主要有苗族、汉族、水族、侗族、瑶族、彝族,而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2%。而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北邻台江县,西接凯里市,南靠丹江镇,东临雷公山,辖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目前共有1442户、9360人、3236亩耕地,世居的苗族同胞则达到总人口的94.8%。
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因素对当地的非遗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江千户苗寨是苗族先民历经三次大迁徙后在公元前64年由“赏”氏与“西”氏共同组建而成的,之后几千年陆续又有其他的苗族分支迁来,并形成了以“西”氏为主体的苗族,并延续至今。千年以来交通的险阻、生活空间的闭塞、相对稳定的人口以及亘古不变的社会结构,孕育了最为原生态的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第一批非遗中就有5项来自西江千户苗寨。2000年以来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也让西江千户苗寨这个拥有悠久文化习俗、原生态环境的少数民族村落将其魅力开始真正展示给世人。
一 西江千户苗寨非遗传播类型及模式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民族文化浓郁、至今仍然保持古朴特色的村寨,其中以民俗节庆、歌舞、服饰、建筑为主,是我们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参照,对这些非遗传播的属性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些弥足珍贵的人类精神文明财富。
“鼓藏节”在苗语中也被称为“农将略”或“农富呐”,“鼓藏节”是以同宗族或血缘关系为纽带由一个或者好几个寨子共同举办的大型祭祖节庆。“鼓藏节”的周期很特别,每13年过一次,而每次则连续过3年,每年连续过7或13天(取单数表示吉利)。“鼓藏节”是苗族众多节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节庆,在其过程中所展示的歌舞、服饰以及祭祀程序都是研究苗族传统历史的重要起点,在2006年贵州省雷山县所申报的“苗族鼓藏节”也被收录进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之中。
纵观苗族各类传统节日庆典,“鼓藏节”是最为原生态的节日,因此在整个节庆过程中无时无刻不透露出一股神秘。在祭祀正式开启前一天会由“鼓藏头”、“长老”和“巫师”共同杀一只雄性野鸭,并时刻念着外人听不懂的咒语以告知先祖祭祀活动即将开始,希望他们能够回到生前住过的地方来看望后人。这些人都是所在村落或血缘宗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在祭祀活动过程中分工明确,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必须都为男性。西江千户苗寨的“鼓藏头”一直是由西江羊排村唐氏一家世袭承担,传男不传女、传幼不传长,他们被挑选出来以后要承担整个节庆的组织、协调工作,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者角色。从这一点来看,西江千户苗寨“鼓藏节”的传播和传播学中解释的组织传播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如果我们将西江千户苗寨“鼓藏节”中那特定的角色看成该节庆传播活动的主要核心人员,那其他的苗寨村民就是这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组织,而传播类型更偏向于群体传播。
对传播过程模式的研究是传播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活动通常都是在传播模式的基础上展开的,从本质上来说,模式是人类象征性的设想,是我们研究传播过程的一个重要参考。到目前为止,前人在传播模式的研究上已经有了很高的成就,例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