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
银行业是金融体系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的金融结构下,银行业在支持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生力军,近年来在国家管理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上海银行业加快创新转型,不断拓展业务发展空间,有力推进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了上海经济转型发展,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机构加快集聚。上海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信托、金融租赁、财务公司、汽车、金融、货币经纪公司等已经超过1300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上海金融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各类围绕市场发展的资金运营、资金管理等金融机构不断增多,大型商业银行纷纷在沪设立总部型功能性机构。
(2)业务创新日益活跃。近年来,上海银行业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实体经济的需求以及民生事业的发展,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在小微金融、科技金融、贸易金融、财富管理、跨界人民币业务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3)对外开放继续扩大。上海已经成为外资银行在华总部主要的聚集地,截至2013年末,上海共有外资银行23家,占全国一半以上。此外,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落户上海必将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4)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落户上海的央行征信中心数据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上海市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开通运营。为了鼓励创新,上海在市级层面设立了金融创新奖,不少商业银行创新项目得到了这个奖励。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2013年9月挂牌以来,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自贸区金融改革在制度建设、业务创新、市场平台搭建以及金融机构聚集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基本形成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制度体系。“一行三会”发布了51项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政策措施,201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实施细则,大约有13个,特别是2014年5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两项重要的基础性细则——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和审慎管理细则,为自贸区开展金融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第二,积极推进了自贸区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平台建设。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区内设立了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黄金交易所国际版已经获得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区内设立国际金融资产的交易平台。
第三,探索推出了一批有特色的金融创新案例成果。涉及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创新、自贸区企业融资创新、支付结算创新、企业资金管理创新、对外直接投资创新等方面,商业银行是这些金融创新活动中重要的推动力量。
第四,大力聚集了一批金融和类金融的机构。中外资商业银行纷纷在区内设立了分支机构,到目前为止,在上海自贸区中设立的“一行三会”颁发牌照的金融机构有37家。
新常态意味着新的机遇,同时也有新的挑战。希望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能够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机遇,加快战略转型,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要求,争取在新常态中谋求新发展,展现新风采,迈向新台阶,取得新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