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转到幕后看问题”——冯小宁导演专访
    ——冯小宁导演专访

    作者:盖琪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2013年2月下旬的一个下午,春节假期刚过,《文化决策参考》记者就对我国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宁进行了一次专访。在专访过程中,冯小宁导演从一个专业实践者的角度,对当前中国电影行业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当下中国文化发展存在的核心症结等发表了独到的观点。以下是记者(以下简称“记”)与冯小宁导演(以下简称“冯”)的对话实录。

    一 “中国电影现在有一些大的方向和原则性的东西是没有搞清楚的”

    记:冯导,您好,今天采访您,主要是想请您从一个电影艺术家的角度,谈谈在当前全力倡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语境下,如何处理好政治、市场、艺术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您可以从您最熟悉的中国电影领域谈起,谈一些您意识到的、亟须解决的问题。

    冯:可以。其实现有的问题是在中国电影实现市场化之后自然而然地出现的。电影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在世界范围内,电影发展都是市场、艺术和社会发展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公正地说,中国电影现阶段的所有问题都是正常的。所以我今天绝不是为中国电影界发牢骚,而是从实践者的角度,想让好多不知道电影是怎么回事的人知道一些电影幕后的真实情况。

    我认为,中国电影现在有一些大的方向和原则性的东西是没有搞清楚的。你看近十几年来中国电影最大的收获,是开始被迫而后来又相当主动地融入了市场。虽然我们的电影市场还不像西方电影市场那么规范,但是制作发行这一块几乎就已经进入了一种纯市场化的状态。而这种纯市场化的发展带来的最大收益,是中国电影已经有了市场运作的经验——很多电影会赚钱了,会玩市场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带来的自然也有负面的东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国家的电影市场这些年有大量的、不健康和不安全的东西存在,就像我们中国的其他商品市场,比如说食品市场,有大量不健康、不安全的东西存在是一个道理。简单说就是,我们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们电影市场中同样存在,而且相当严重,却不被注意。尤其是在媒体监督环节上,如今社会媒体大量地监督着我们的食品、交通安全、房地产,或者贪腐现象,但是相对来说,有关影视业的媒体声音绝大多数都被控制在一种商业手段里,也就是说,影视业的一些商业行为在操纵着我们的相关媒体报道,所以媒体的传播往往就成了对这些影视业既得利益者的吹捧和炒作。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可以在中国媒体上看到很多食品广告,但是今天观众的受影响程度相对来说并不大。比如说广告吹嘘一个食品怎么怎么保健,怎么怎么长寿,我相信真正信的人相当少。但当我们的媒体宣传炒作一个明星的时候,它对受众来说是相当有效的。换句话说,我们的媒体能迅速地在电影受众中建立起巨大的信任。电影最大的特性之一,是以20岁左右的年轻人作为主力观众群;所以当媒体炒作一个电影明星怎么怎么一夜爆红到身价上千万的时候,这些孩子们就会迅速地在脑海中形成对这个明星的认知度,继而形成市场对他们的控制力,这就是追星。所以,追星现象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现象,它是被市场操纵的商业行为。可以说,天下所有的影视明星几乎全是炒作出来的,全是一种商业的推销行为,所以它里面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其实和食品宣传是一样的,都是应该被打上很多问号的。

    但是在文化领域内,我们又有多少媒体、专家、领导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呢?既然电影同样是商品,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商品的角度去思考它存在的问题呢?因为如果从商品的角度去看,就会很容易发现,在其他的很多其他行业存在的大量的商业欺骗行为——像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这样的对公众和社会的欺骗行为,在电影圈里应该说是全都存在,甚至是更加严重,而公众却更容易受到欺骗。所以,当我们很多公众、媒体、领导在看影视圈的时候,更多的是被营造出来的热热闹闹的气氛和巨大的票房数据给糊住眼睛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咎于我们的媒体,它们对影视圈的监督一直是相当的脆弱,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淡漠,更多的媒体都是在被收买后,按影视商家需要进行炒作。当然,刚才我说了,票房数据是商业行为,是正常的;商业的明星包装炒作也是商业行为,也是正常的;美国也这样,也在拼命吹捧他们那些高票房的影片和明星,这是一个电影市场的正常规律。那么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