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广州市花都区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的路径研究

    作者:李仁武 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摘要:

    文章针对当前古村落保护性开发值得关注和反思的突出问题,提出文化提升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并就如何对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古村落进行保护与开发问题给出若干对策思考。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noteworthy and reflective outstanding issues of current protectiv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s,the new ideas of cultur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promotion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had been propose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to how to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ancient villages with the case study of Huadu Tanbu town in Guangzhou had been recommended.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加强对历史文化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让其发挥出既传承历史又映照未来的功能和作用,是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尤其在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发展的广州,伴随着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整体布局和变革步伐,整个城市都在发生由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剧变,“三旧改造”的全面铺开无疑要成为推进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和探索如何对传统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和急迫,不仅需要学术研究的高度关注,更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 当前古村落保护性开发值得关注和反思的突出问题

    随着自然经济的不断萎缩和城市化过程的不断推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出路问题成为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为了在传统与现代的转换过程中保持一种相对和谐和稳定的社会局面,我们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选择了不触及深层矛盾和问题的渐进式解决方式。由于渐进式的改革没有让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而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这一问题的解决又是无法回避的,而且仅仅通过以征地拆迁让农村消亡为代价来换取城市化发展的做法也越来越受到抵制。于是,我们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是要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等途径,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提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生产与生活水平。这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旧村改造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因为人们期待通过旧村改造项目来实现农村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转身。这其中所取得的成绩固然值得肯定,然而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对那些传统文化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更需要重新认识和反思。

    (一)缺乏规划,盲目求新求洋,在建设中破坏

    应该说,这些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政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确带来了农村发展面貌的重大改观,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等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观,而且涌现了一批面貌焕然一新、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但是,新农村建设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丰富内涵。如果把新农村建设仅仅归结为或简单理解为旧村改造,这是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偏误。在一哄而上的旧村改造热潮中,由于没有进行认真规划,只是让村民拆旧建新,结果在村容村貌发生新变化的同时,许多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建筑被钢筋混凝土建筑取代了。这样的旧村改造,虽然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生活环境,但是因为传统建筑形态被破坏或拆除,农村的文化个性和文化风格被消解。这种盲目“求新”“求洋”的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又导致了各种无序开发的新乱象。

    (二)模式单一,热衷于千篇一律的旅游开发

    本来,依托农村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是新农村建设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发展方向。比如,安徽省黄山市的西递、宏村,依托黄山独特的旅游资源和自身浓郁的文化特色,让旅游者趋之若鹜;又比如,四川省成都市的三圣乡先后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荷塘月色”“东篱菊园”五个主题景点,成为一个集商务、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先后被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文化部等部门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乡村旅游还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并非所有的古村落改造都可以通过旅游开发来获得成功。目前,广州对文化古村落的改造开发也主要是走发展古村落旅游的路径,如海珠区的黄埔古村落、番禺区的沙湾古村落、海珠区的小洲村、从化的溪头村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古村落的旅游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有投入没产出”的结局让古村落改造开发面临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

    (三)缺乏融资渠道,古村落改造的经费支持严重不足

    按照建设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