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金融改革 定位、框架及重点领域

    作者:郑杨 ZHENGYang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摘要: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开放促改革,将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作为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旨在为下一步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探索新途径。本文先从试验区定位看金融改革定位,并提出试验区金融改革的框架,围绕金融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三大支柱,形成利率与汇率改革、金融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四位一体的协同推进格局。

    Abstract:

    China(Shanghai)pilot free trade zone promotes reform by opening up,which is with distinctiv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innovation and opening up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will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the pilot area,exploring new avenues to deepen the financial reform of China. This article shows the reform of the pilot area to locate the direction of financial reform of China. Three pillars of the reform framework of the pilot area should b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legalization,based on which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reform,financial market liberaliz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and 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 should be promoted in synergy.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不同于传统的自由贸易园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必须以开放促改革,打造具有国际高水准的制度创新高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在28平方公里的试验区内对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先行先试,做点压力测试,有利于为下一步全面改革与开放做好准备。为此,应抓住试验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两项国家战略的机遇,整体推进、有机联动,为下一步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一、从试验区定位看金融改革定位

    从国家战略的背景看,试验区的定位是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试验区不是政策洼地,而是机制体制创新的高地,要以开放促改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

    对外,试验区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经济大国不等于经济强国。只有使我国由规则接受者成为规则制定者,才能实现向经济强国的跨越。近年来,发达国家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议(TTIP)、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以及美国近年来力推的双边投资协定(BIT),正在重塑国际贸易、投资和世界经济新格局。如果我国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方面被边缘化,就会丧失国际竞争主动权。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显示:“中方正积极研究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的措施,包括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该试验区将适应新的外资管理模式,并营造国内外企业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这说明,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参与国际经济治理,试验区建设就是这一重大决策的落实和体现。试验区可在小范围内先行推动部分领域的高标准开放试点,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互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成为中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并为主动参与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制定积累经验。

    对内,试验区有利于以开放促改革。试验区的制度、管理、服务将坚持高水准,以国际标准作为标杆。投资管理方面,试验区将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强调“法无禁止即可为”。制度创新方面,试验区将从注重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形成安全审查机制、反垄断审查机制、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信用管理体系、综合执法体系和部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等六项可复制、可推广的事中事后监管基本制度,强调全过程跟踪、管理和监管。这些更具开放性的制度安排都与国家层面的改革紧密衔接,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因此,试验区实质上是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不能被视同境外。试验区通过扩大开放、深化改革,进一步降低制度成本、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将形成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新的比较优势。只有建成一个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更高、具有国际水准、与境内有机关联的试验区,才能开枝散叶、释放改革红利,发挥其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

    从试验区定位看金融改革的定位就很清晰了,总的来讲有四点:第一,试验区金融改革要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稳妥、有序、可控地先行推进。既不能搞成纯粹的金融试验区或“金融飞地”,也不能把试验区搞成完全投机、寻租、逐利的地方。第二,试验区金融改革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概念,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要有机结合,要综合考虑各领域政策措施的有机关联、互相配套,全面激活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三,试验区金融市场、资金流动在与境外打通的同时,不能搞区内区外隔离。应坚持“一线放开、二线管好、适度渗透、有效监测”,充分发挥试验区的腹地优势与辐射功效。如果与境内区外完全隔离,试验区就变成了“外来外去”的离岸市场,和内地市场就不通了,既容易引发资金、价格的双重套利,又不利于金融政策在全国范围的复制与推广。第四,坚守风险底线。完善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的双层监管,做好监管方面的配套制度安排,密切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严厉打击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行为。

    二、试验区金融改革的框架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出台金融支持试验区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