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
本报告以《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2014年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的暑期城市、农村社会治理综合调查以及居民幸福感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社会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五个维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社会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社会矛盾化解平稳推进,社会组织逐步壮大,基本公共服务状况显著改善,社会公平状况有待改善。下一步河南省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制定社会治理“十三五”规划;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社会治理“新常态”化;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形成社会治理“协同共治”;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加强公民权利保障,凸显社会治理的公平诉求。
一 导言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提出“治理”的概念并清晰地概括出“治理”的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套规章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的建立不以支配为基础,而以调和为基础;治理同时涉及公、私部门;治理并不意味着一种正式制度,但确实有赖于二者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由此,以“过程、调和、多元、互动”为基本特征的“治理”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主张还是一项政策实践,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社会治理的概念,并从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由此,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重大方略,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重要途径。
准确反映社会治理的整体状况需要科学合理的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社会治理评价能够总结社会治理创新的先进经验,发现社会治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引导社会治理改革的正确方向,明确社会治理完善的对策建议,进而从总体上提高国家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此,国内学术界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管理评价体系”课题组阐述了中国社会治理评价的目标和原则,同时提出了一个包含人类发展、社会公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参与等六个基本维度的中国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介绍了中国社会治理指数的测评方法。[1]IUD领导决策数据分析中心对社会管理领域中社会管理投入、社会管理政策、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社会生活、社会参与、社会环境等7个方面共38个指标构建评价模型,以量化的手段对各地区社会管理进行客观评估与解读。[2]在实践领域,宁波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建立社会治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客观性指标体系由公共服务保障、社会矛盾调处、社会治安防控、新型城市管理、综合信息管理、实有人口管理、有序规范管理七大类指数,共43项具体指标构成。主观性指标体系选取“和谐宁波”群众感知度专项民意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发展受益度、社会稳定满意度、民生保障满意度、生态环境满意度等四个领域中与社会管理有关的34个指标。[3]
因此,在充分借鉴上述已有社会治理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同时为了系统地考察河南省社会治理实践的动态变迁过程,本文仍使用《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4)》中的社会治理状况的总体指标体系,从社会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五个方面评估河南省社会治理状况,并对其中的三级指标进行略微调整。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为准确描述和客观评价河南省社会治理的整体状况,课题组通过一手调查数据和查阅相关统计年鉴获取数据,包括以下方面。
表1 河南省社会治理三级指标评价体系
(1)《中国统计年鉴2014》、2009~2014年《河南统计年鉴》、民政部网站公布的社会服务统计数据。
(2)2014年城乡社会治理调查,其中,城市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15份,问卷有效率83.0%;农村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802份,问卷有效率80.2%。调查时间为2014年7月15日到2014年8月20日。调查人员为经过培训的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法学院等学院研究生102名。调查形式为一对一的面访,调查地点为河南省18个省辖市。
(3)2014年河南省居民幸福感调查问卷,调查地点为河南省18个省辖市,共发放问卷4210份,其中郑州550份,洛阳300份,其他地市各21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4067份,问卷有效率为96.6%。调查时间为2014年11月5~19日。调查人员为经过培训的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64人。调查形式为一对一的面访。
在写作思路上,本报告不仅利用数据对各个指标进行了单变量描述,还对部分指标进行了年度趋势分析。为了突出河南省社会治理的基本特征,本报告还选取了部分指标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以及全国的平均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本报告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是描述框架,接下来的五部分利用相关数据分别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