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
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土地流转已经成为中央政府积极推行的一项方针政策。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继续鼓励土地流转,并指出要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1]在全国开展土地流转的大潮中,济源市政府和民众也积极响应。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有农业人口46.5万人,占总人口的69.4%,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2]耕地面积近70万亩,其中可流转土地面积逾40万亩。[3]近年来,济源市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实践探索出了一套切实有效的经验办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助推工业化和城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济源市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一)土地流转推进快、比率高、规模大
济源市的土地流转起步早、推进快,自2007年以来,济源市土地流转开展迅速,由2007年的3.5万亩增加至2014年的31.3万亩,土地流转率由最初的7.5%飞跃至70.9%。[4]济源市土地流转经历了快速增长和平稳发展两个阶段,从图1中可以看出,2011年之前土地流转率增长较快,在2011年时达到了69.0%,之后增长速度放慢,趋于平缓。[5]
图1 2007~2014年济源市土地流转率
目前,济源市土地流转比例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且流转规模较大。济源市农业局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济源市土地流转面积达31.3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7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8%)42.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3%)近38个百分点。济源市土地流转规模较大,有63个村实现整村流转。规模(30亩以上,下同)流转497宗,面积为16.9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54.0%(见表1)。
表1 济源市2014年规模(30亩以上)土地流转面积
(二)土地流转价格高,流转期限长
土地流转价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2014年4~7月河南省人大就土地流转问题组织的专题调研,全省接近七成的土地流转农户每年获得的土地流转金在每亩500元以上。济源市农业局调研数据显示,近八成的土地流转农户每年获得的土地流转费用都在600元/亩以上;产业集聚区及办事处平均土地流转费用达1600元/亩,远高于农户种植粮食作物平均亩净收益。从土地流转期限看,全省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占66.2%。[6]济源市规模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占76.4%,其中,5~10年的有105宗,10年以上的有275宗,分别占21.1%和55.3%,多属于中长期流转,保证了农业生产投入的长期稳定增长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流转方式多样化,流转主体多元化
农户在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传统流转方式基础上,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流转信托、土地托管等流转方式。思礼镇涧南庄村、北辰绿色农业专业合作社等,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实现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轵城镇西天浆、赵村等,与中信信托签订了2万亩土地流转信托战略合作协议,为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新的模式。土地流转也由单一的在农户之间相互流转转变为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流转。
(四)流转土地产出率高,适度规模经营效益明显
近年来全市新增的流转土地,除用于粮食生产外,蔬菜、烟叶、冬凌草、薄皮核桃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也占相当比例,且效益较高。根据调查,平原规模种植粮食作物在200~500亩的旱涝保收田,正常年景亩产都超过了2000斤,亩均年收益都在350元以上;蔬菜大棚亩均年收益为8000元,蔬菜制种亩均年收益为4000元,冬凌草种植亩均年收益为2500元,效益均高于种植粮食作物。
(五)民众土地流转意愿高
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济南调研数据显示,在随机抽取的百位调研对象中,有75人对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作答,其中有69人表示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占作答人数的92.0%,而受访对象中事实上进行过土地流转的人有68人,占作答人数的90.7%。由于调查样本有限,土地流转意愿偏高,但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民众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较高。
二 济源市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
(一)工业化、城镇化推动流转
工业化、城镇化是土地流转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济源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市和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第二、三产业。截至2014年底,全市11个镇常年外出务工农民达到1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