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5月 |
一 工作回顾
2013年,天津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电子政务已经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
(一)政务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一是推进电子政务顶层建设。全面建成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覆盖了全市副局级以上单位,实现了政务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创造了条件。完成政务云计算中心(过渡机房)建设,部署云试验平台。
二是政务网站和政务信息公开建设取得新成绩。以中国天津政务门户网站为枢纽,各政务部门网站为支撑,打造政务公开及政府为民服务第一平台。“网上办公大厅”提供服务事项达3100余项,在线办事能力连续排名全国前列。
三是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新成效。建设了全市统一的空间地理信息平台,首创的三维立体数据库,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建成了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系统,市工商、税务、质监等15个部门的近190万条企业基础数据实现共享;建成了市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与应急处置系统等一批管理系统。
四是一批重要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发挥新作用。远程电子申报纳税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征收的税款占地税全部收入的70%以上。开通了全国第一家实现联网的省级审计系统;建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搭建了市、区(县)两级平台;“公安技防网”实现了各系统与公安机关110指挥系统之间关联互通;天津电子口岸在全国海关中实现了报关、报检数据的一次录入、分别申报等七个率先;安监局对移动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国土房管“一张图”全面支撑国土资源的“批、供、用、补、查”和房屋管理的“买、抵、住、管、拆”;规划管理“一网通”实现了统一作业、统一监管和统一服务。
(二)社会重要领域信息化应用更加深入
一是医疗信息化工作成效明显。医保覆盖全市城乡1000万名参保人员。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年底前实现全覆盖,电子病历年底前覆盖全部三甲医院。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医保网、医院内网和银行网的“三网互通”实时结算,患者可通过布置在医院大厅自助机、银行网点的自助查询机、银行柜台或银行网站等电子渠道完成挂号,不必再到门诊大厅排队。同时,通过设置在诊室、化验室、辅助检查室的刷卡设备即可完成自助缴费,并实现与医保实时结算。
二是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深入开展。将《天津日报》的全部历史报纸数字化,建立了面向党政机关、研究机构、行业用户和社会公众的报刊数据应用体系。建立了包括文化遗产资源库在内的15个数字文化资源库。
三是公众信息应用系统便民作用明显。全市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初步建成,实现了就业服务网络化管理。建成水、煤气、交通等公共服务事项集成化便民服务查询系统。在全国率先开通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系统,做到网上交易签约、权属变更登记、交纳税费的一条龙服务。“8890”“12319”等一批便民信息系统方便了群众,赢得了赞誉。
四是社区信息化务实推进。部署全市统一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基本完成了全市城市社区的楼宇、居民、驻区单位、公共服务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形成了天津市社区综合数据库。同时,通过社区服务网站,为市民提供各类便民信息的自助查询服务。
二 应用效果
第一、提高了政府工作的行政效能。目前,天津市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各级党政机关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以往必须由行政人员手工进行的作业,可以通过虚拟办公、无纸化传输的应用,在全新的网络状态下进行。据统计各部门行政办公效率平均提高了40%。
第二、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12319城建服务热线及应急指挥系统,将全市道路桥梁、排水、中水、供热、地铁等10个市政公用窗口服务行业、几百个经营服务单位的资源整合起来。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就业服务各项业务经办、再就业优惠待遇和失业保险待遇支付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公众服务。
第三、增强了政府监测和调控运行能力。宏观经济数据库完成GDP指标的入库和查询工作。城建施工现场远程监管系统实现了全天候24小时监控,对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材料使用等7大项19个分项内容可以随时掌握、统筹监督。
第四、提高了政府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一张图”“一网通”在制定国土资源规划和海洋国土规划、海河综合开发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