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昆曼公路沿途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的社会性别影响分析

    作者:王云仙 赵群 杨晓红 姚韵松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一 背景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中国不断加大在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投资。云南省与3个东南亚国家(越南、老挝和缅甸)接壤,是中国西部地区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省份。从昆明出发贯穿云南省,经老挝止于泰国曼谷的昆曼公路的修建,旨在加速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合作。虽然沿线贸易的增长并没有达到云南省政府提出的预期要求,但昆曼公路的修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路沿线居住的妇女与男人的生活方式和谋生方法。

    云南省2008年有人口4540万,其中少数民族1590万,占2009年总人口的约1/3。中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有51个分布在云南。其中,有25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5000人并有聚居区(郑凡,2004)。从经济和基础设施来看,云南省是中国最为贫困落后的省份之一。但云南宜人的气候和特有的多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旅游者以及来云南长期定居的省外居民。自提出区域一体化合作发展概念并具体实施,以及云南成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地区之一后,云南省政府努力将云南打造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投资中心。省政府提出要把昆曼公路作为加强推进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合作的大通道。中泰两国专家估计昆曼公路全线完工通车后,三国(中、老、泰)的旅游人数、运输量和贸易额会有显著增长,昆明和曼谷的GDP将翻番[1]。本文基于2009~2010年间在昆曼公路沿线3个村所做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探究跨境基础设施改善、贸易增长和经济作物种植所带来的机会对妇女和男人地位的改变和作用,以及对社会性别实践带来的影响。

    二 云南少数民族生计

    昆曼公路经过玉溪市、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位于云南省南端的西双版纳与老挝和缅甸接壤,是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普洱则是一个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居住的多民族地区,当地生活着傣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等群众。玉溪有彝族、哈尼族和傣族的社区。在与当地交通部门、商务局及地州乡镇政府讨论协商后,笔者在这3个州市分别选取了代表傣族、彝族和哈尼族的3个少数民族村寨进行田野调查。

    第一个是位于西双版纳州与老挝边境口岸接壤的磨村。磨村距离昆明700多公里,由16个寨子组成,位于磨憨边境贸易开发区内。这里居住着573户人家,共2534人。笔者选了2个寨子即汗寨和龙寨进行实地调研。龙寨距离昆曼公路6公里,是一个纯粹的傣族社区,拥有充足的土地资源。汗寨紧临昆曼公路,是汉族与哈尼族共同居住的社区,这里的村民都是40年前从土地资源贫乏的墨江迁移过来的。村里仅有2232亩低地和2663亩高地可以用来耕种。汗寨本来土地就少,部分土地被修建公路征用和用于区域开发后,土地资源更是急剧减少。有人认为如征用整个汗寨用于区域开发,有可能导致当地社区更加无处可安。

    第二个村子是普洱市的南村。村子有12个村寨,是传统的彝族社区。但随着彝族与汉族通婚及外地移民的迁入,南村现已成为一个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合居住的社区。村里有2132人,共532户。汉族占村总人口的80%。村里共有1500亩低地和2200亩高地可用来耕种。村民近60%的收入来自咖啡与茶叶种植。昆曼公路穿过南村的马寨。公路修建占用了村里约200亩土地,有22户被重新安置。南村还有67户是从200公里外的糯扎渡库区迁移过来的。随着昆曼公路的修建,磨村和南村原来种植的粮食作物已被经济作物代替,这些经济作物产品经普洱运输到国内市场或经昆明出口。

    第三个村子是玉溪的平村,分别距元江县中心和昆曼公路3公里。平村有1015户,共3861人,有2366亩低地和838亩高地可用来耕种。村里主要居住的是傣族,而从周边山上迁移下来的哈尼族主要作为雇佣劳动力从事蔬菜、茉莉花及水果等种植劳动。这个村子之所以被选为调研地是因为村里有从事农业工作的哈尼族人。

    笔者用在3个村子做的151份调查问卷和24次深度访谈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在3个村子分别组织了小组讨论,目的是调查公路基础设施的修建对当地生活的影响、对妇女与男人生活的影响及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收集当地村民对未来发展的看法和观点。在磨村,笔者访谈了20个男人与31位妇女;在南村,访谈了26个男人与28位妇女;在平村,访谈了15个男人与31位妇女。其中,磨村的访谈对象中傣族最多(26人),其次是哈尼族(13人)、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