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06月 |
一 参与性的概念及其在项目中的运用
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日益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意识到作为当地人参与所在社区发展的重要性。参与性不仅作为项目的原则,而且作为一种理念,一种工作方式为发展项目及其工作者所认同和逐步推广。在实践中为了最大程度地推进参与性,一套可供操作的参与性的工具已经在实践中发明并不断加以完善。然而促进参与性的实践当中,人们不可回避的是,发展项目区既存的差序格局总是将弱势的人群排除于参与的行列之外,所以参与性所强调更多的是如何将弱势人群由边缘的位置变为中心和主体。例如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是更多考虑官员和专家的意见作为发展战略目标的依据还是将当地村民的意见放在中心的位置?再如在一个社区中,是将富裕的强族还是将贫困的农户放在决策的中心?是以男性意见为主导还是关注两性的不同作用和利益?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和在项目过程中如何做的确反映一个项目的不同的理念和态度。
提到参与性,人们从字面上马上就会理解成参加项目活动,而且会将之看作投工投劳和参与项目集资,所有这一切在政府的工作中早已倡导和实践了。然而这些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参与不仅是参加活动,或者出席,还应该包括贡献、受益,是风险和责任共担、利益和决策共享的过程。对于一个项目来讲,参与性的项目是倡导在项目周期的全过程里,无论是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还是项目的设计、实施、管理、监督与评估都有各方的广泛参与,包括官员、专家和男女村民。由于过去以往的项目弱点,今天村民的参与、村民中妇女的参与,在参与性项目里都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而且除了在项目需求评估阶段和设计阶段村民的参与外,在项目的决策、管理和监督、评估的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强调村民的参与,参与项目的管理和决策被认为是参与性项目的最高形式。
从宣明会项目的原则来看,强调村民的参与和授权于村民是项目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在项目的设计、实施、管理等各个阶段和环节,都在探索促进村民参与和授权于村民的途径与方法。在下面几结,我们将以宣明会永胜项目为例,探讨这一问题。
二 表达需求——参与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在过去是专家和官员共同论证的结果,无论官员抱着为民做事还是专家通过长期的专业积累进行精心设计的项目,时常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依然离当地的愿望有一定的差距,原因之一就是在项目的设计阶段没有考虑当地人的需要,没有将世代生活在本地的人的丰富知识和专家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设计阶段没有当地人实质性的介入。
在永胜项目的设计阶段,针对当地的实际,参与性的项目设计经历了四个阶段:建立信任、参与式的自身身份与自我价值的认同、参与式的现状和未来憧憬的描述以及参与式的项目设计。前两项活动实际是为后面的设计活动作准备的,而后两个阶段则是进行参与式项目设计的重要方面。
1.建立信任,促进交流
宣明会的官员在几次下乡中感觉到与村民沟通的困难和距离,起初来到这些村寨,村寨里的人见到生人就躲避,即使主动与之交谈也不一定很快进入融洽交流的气氛。这不仅是由于语言不通而产生的隔阂,而且是存在对于外来者不信任的感觉。在理解了当地人的处境以后,宣明会项目办的工作人员一方面从自己的态度上进行调整,与村民进行“打跳”联欢,召开村民大会,介绍宣明会的宗旨和服务对象,然后通过游戏的方式和村民进行沟通,例如做“信任倒”和“爱的关怀”的游戏,说明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宣明会要与贫困的村民一起做事的愿望。在与村民共同生活和活动以后,村民对于宣明会项目办公室的人员有了新的认识,对于他们的态度也有了改变,从初期的躲避、不愿主动交谈到主动、热情与项目工作人员交谈,交流的障碍逐渐减少了。这样就进入项目设计第二阶段。
2.参与式的自身身份与自我价值的认识与认同,这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得村民充分认识自我和自己所具备的广泛的实践经验、生产技能和知识与能力,以及他们在宣明会项目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角色,从而增强他们改变自身所处环境的自信,激发他们向往发展的冲动与活力
在项目点的傈僳族地区,长期以来傈僳族人被看作落后、封闭和素质低下的典型,这种偏见不仅对于人们认识傈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