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建设”为主题,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全国掀起了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活动。显然,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关注,并针对他们在文化权利、文化自觉、文化消费、文化生活、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基本状态以及新特点、新诉求、新倾向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研究,也是对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种最好贯彻。
作为中国西部最具典型意义的欠发达地区,贵州省不仅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同时在本省范围内也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其中大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由于这一群体的规模大[1]、角色重、影响深,且在精神文化生活上呈现出“本土化”特征。因此,全面、及时地了解和把握当前这一特定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状态,既是提高该群体城市适应能力与融入水平、加快市民化进程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繁荣的需要。
基于上述理由,为了认真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这一主题,2011年9~12月,作者随所在的课题组在贵州省范围内开展了以座谈会为基础、问卷调查为重点[2]、个案访谈为补充的一系列专题调研活动,获得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了本文。
在本文中,“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1980年以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上,具有贵州省农村户籍且在本省城市中从事以非农业活动为唯一或主要工作的务工人员。通过实证调研,本文旨在客观、真实的了解和把握贵州省内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的生活环境及条件、文娱生活及特点、态度评价与心理预期,为贵州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提供咨询与参考,为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提出可行的对策及建议,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政策措施的拟定、论证和完善工作。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调查样本未覆盖省外贵州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因此,本文的分析与结论,仍主要反映和体现的是贵州省内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虽具有较好的样本代表性,但不具有整体推论的价值。
一 贵州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构成及特征
针对贵州省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规模大、比重提高快等方面的发展形势,及时关注和了解该群体的自然构成、社会构成的本土特征及变化,不仅是积极引导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提高城市适应能力和加快融入进程的客观需要,也是进一步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前提。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自然构成及特点
从性别构成看,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前贵州省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占53.20%,女性占46.80%,性别比为1.13。同一调查结果显示,在非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占64.70%,女性占35.30%,性别比为1.83。这表明,与非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该群体的性别结构已获得了较大改善,并日趋合理。
从年龄构成看,2011年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4.52岁,其中最大31岁,最小16岁。而同一调查中,非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8.18岁,其中最大68岁、最小32岁。这说明,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年龄结构明显趋于年轻化,其平均年龄比前者小了近14岁。
从民族构成看,贵州省新生代农民工中汉族人口占51.40%,少数民族人口占48.60%。这表明,与过去相比,贵州省新生代农民工中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已获得较大的提高,基本上与汉族人口趋于平衡,其比例高出同期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近10个百分点。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构成及特点
从文化构成看,调查显示,2011年贵州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03年,非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0年。这说明,与传统农民工相比,贵州省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文化水平已发生了巨大改变,其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2.23年。具体来看,在贵州省新生代农民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11.70%,大专(或高职)学历的占18.70%,高中(中专、职高、技校)学历的占31.60%,初中学历的占32.10%,小学学历及以下的为5.80%。这表明,贵州省新生代农民工整体文化水平已跨过初级水平,并正向中等水平靠拢,即整体文化水平基本实现由初中向高中(或中技、职高)的发展与转变,高达6成以上(62%)的接受过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教育。
从婚姻构成看,贵州省新生代农民工中未婚的占64.50%,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