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
一 引言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进行稀缺资源配置的科学。一方面,人类需求具有无限性的特征,即人类总是想要达成许多目标,而这些目标是无止境的,现有目标达到了,新的目标又出来。另一方面,达到目标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资源的供应量却是有限的,大多数资源成为紧缺资源。这就是经济学中的著名“稀缺性”之说。人类别无其他道路可走,只有通过确定哪些目标必须先要达成,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和怎么样的对策来使用所拥有的有限资源,以使目标得以达成。县域经济作为一个特定县域范围的经济,其发展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本质,就是为克服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的无限性与其发展所需的战略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是对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决策及对策体系。
2007年10月,上杭县委、县政府提出“三资”运作战略,即资源运作、资产运作、资本运作,追求更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任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都属于区域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的范畴,上杭的三资运作战略也是如此。这里的资源运作是讨论矿产资源和土地的优化配置,资产资源运作是讨论国有资产资源与集体资产资源的优化配置,资金运作是讨论社会资本和自有资本的优化配置。本文将对福建上杭县“三资”运作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二 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模型
根据资源配置理论与县域经济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资源配置模型。见图1。
图1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资源配置模型
1.资源配置对象
县域经济的可配置的资源不仅包括内部的显在资源,还要包括内部的潜在资源与外部的资源。
2.资源配置方法或途径
一是集中配置,是指要集中使用稀缺资源,提高资源投入的局部强度。资源稀缺性矛盾在县域经济中更为突出,所以更要珍惜这些十分有限的资源,将其用到有限的经济发展关键点上,争取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切不可面面俱到,撒胡椒面。
二是定位配置,是指要通过定位提升本区位的重要性,增强对资源的吸引力。要在大区域范围中对本区域进行定位,努力争取广大公众对这一定位的强烈认同和关注,来增强对外部资源吸引能力。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捕捉包括资源拥有者在内的公众的注意力,应纳入战略规划范畴中,这就是所谓的“注意力经济”。切不可目光向内,自我封闭。
三是聚集配置,是指要通过增强聚集经济效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通过区位聚集、行业聚集、企业聚集等提高经济集聚度,培育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区块,获得聚集经济效应。切不可杂乱无序,随意发展。
四是协同配置,是指通过强化区域各类资源之间的关联度,获取协同经济效应。要突破内部资源之间和内外部资源之间关联性提高的观念性、制度性和物质性障碍,提高资源功能的互补性和共振性,获得共赢效果,产生1加1大于2的效应。切不可各自为政,本位至上。
3.衡量资源配置效果的标准
一是增强经济的竞争性,即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得到增强,能够获得更多外部资源;二是增强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即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县域经济发展的既定目标能很好地达成;三是增强资源使用的效率性,即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样资源投入获得更好目标达成,或同样目标达成资源投入更少。
4.资源配置方向
资源朝有利于区域经济特色即差异化优势形成的方向进行配置。县域是个小体量经济,创造规模经济优势的概率极小。对绝大部分的县域经济来说,它们的不二选择是通过特色经济的形成培育出差异化优势,只有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才能占领该产品、该领域的制高点,保持在竞争中的不败地位。
5.资源配置目的
保证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的达成。一方面,县域经济发展目标要长短期相结合,长期目标是短期目标动态累积的结果,而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起始点;另一方面,基于县情的实际,县域经济的短期目标个数必须有限,它们是经济发展关键方向的标志;再一方面,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必须将富民目标与强县目标相结合,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县域经济发展目标选择更应该把富民目标摆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三 上杭县“三资”运作经济发展模式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地处汀江中游,总面积286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9.1万人。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第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