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
一 经济形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芬兰经济受到严重冲击。2009年,芬兰经济衰退幅度高达8.5%。2010年,芬兰经济恢复正增长。但2012年、2013年芬兰经济再度陷入衰退,分别下滑1.5%、1.2%。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欧洲经济冬季预测报告数据,2014年芬兰经济仍然增长乏力,预计仅微弱增长0.2%,[1]原因如下。
第一,出口增长乏力。
根据芬兰海关的数据,2014年,芬兰货物出口总额为558.3亿欧元,比2013年下降2.2亿欧元。[2]芬兰出口增长乏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俄欧相互制裁升级对芬兰出口产生消极影响。芬兰是欧元区中对俄罗斯经济依存度最高的国家,俄罗斯是除欧盟外芬兰的第二大出口市场[3]。(2)传统优势产业在全球经济转型过程中竞争力下滑。近年来,芬兰的两大支柱产业均遭遇严重打击。2014年4月25日,诺基亚宣布完成与微软公司的手机业务交易,正式退出手机市场。随着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纸化办公和电子媒体越来越普及,芬兰的支柱产业造纸业受到严重冲击。(3)芬兰劳动力成本和社会保障水平较高,削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自2011年以来,芬兰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2012年的上升幅度最大,为5.2%,2014年的上升幅度为1.4%。[4]
第二,消费者信心不足,私人消费疲弱。
失业率高企、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税率上调等因素导致芬兰消费者信心持续不足。芬兰统计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失业率为8.7%,高于2013年的8.2%。2014年初,芬兰税改立法开始生效,使得含酒精饮料、烟草及燃料价格上涨。失业率高企和部分商品税率的上调导致芬兰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对芬兰私人消费产生了消极影响。2014年,芬兰私人消费预计下滑0.1%。[5]
第三,私人投资因需求疲软继续下滑。
芬兰投资疲软的情况令人担忧,2008年芬兰工业折旧已超过投资,面临着去工业化的风险。私人消费疲弱、出口不振、大量闲置产能的存在、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是导致芬兰私人投资信心不足,投资率下降的原因。2012年、2013年芬兰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连续两年下滑,2014年仍难改颓势,预计下滑3%。[6]
第四,结构改革和紧缩政策使经济更加低迷。
作为欧元区成员国,芬兰使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政策空间有限,政府只能将重点放在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上。自欧债危机以来,芬兰一直支持紧缩政策,并制订了以削减政府开支、增加税收、减少家庭福利、提高退休年龄、冻结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改革计划。紧缩政策虽然有利于财政巩固,但会对企业投资、私人消费、政府消费产生抑制作用,对持续低迷的芬兰经济无异于雪上加霜。
芬兰政府实行调整税收结构和削减行政开支的措施虽然有利于政府财政的巩固,但失业人口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福利性支出攀升使政府支出持续承压。2014年,芬兰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有所扩大,两项指标均接近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上限。一般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由2013年的2.4%增至2.9%,政府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由2013年的56%增至59.8%。[7]
基于经济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萎缩、支柱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减少等因素,2014年10月10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将芬兰主权信用评级由之前的AAA下调一级至AA+。这是2009年以来国际评级机构首次调低芬兰的信用评级。[8]
目前,芬兰经济面临的诸多挑战对其竞争力构成了一定威胁。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4年度全球国家竞争力报告中,芬兰的竞争力排名下滑一位至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瑞士、新加坡和美国。[9]尽管芬兰在世界竞争力排名中略有下滑,但仍是欧盟中最具竞争力的国家。[10]
二 政治社会形势
芬兰现政府由2011年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民族联合党、社会民主党、左翼联盟、瑞典族人民党、绿色联盟、基督教民主党六党联合组建。2014年3月,芬兰左翼联盟因削减政府开支的草案存在分歧退出了联合政府。2014年6月,芬兰最大执政党民族联合党主席亚历山大·斯图布接替于尔基·卡泰宁,成为芬兰新总理。9月,绿色联盟对政府通过建设新电站的决议表示抗议,宣布退出政府。芬兰左翼联盟和绿色联盟相继退出联合政府后,联合执政的仅剩四个政党。芬兰民调公司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芬兰主要执政党民族联合党、社会民主党的支持率略有下降,分别降至17.1%和15.3%。芬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