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财政支持研究——基于全国31个省123个场馆的调查
    ——基于全国31个省123个场馆的调查

    作者:彭雷霆 黄剑波 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摘要:目前我国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其体量规模成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实现的重要基础设施。调研表明,近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在场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效能发挥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但当前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仍存在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财政支持区域性不均衡、部分场馆存在运营缺口等问题。要改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水平,提升使用效益,应进一步明确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性质,采取分类扶持的政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促进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强绩效管理,切实提高服务效能。
    Abstract:At present,China’s large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have entered a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I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building a moder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due to their volume and scale,and it is an important base installation to protect people’s basic cultural rights and interests to achieve. The researches show tha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full swing,China’s large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have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the venues and facilities,talent team construction,performance of service efficiency and other aspects,which are welcome by the masses of people. However,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large-scale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which mainly are still single sources of funding;imbalance of financial support region;operational gaps some venues and other issues. When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large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enhance utilization,It need to further clarify the nature of the large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taking classification supportive policy to broaden the sources of funding;promoting standardization and equalization of large-scale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and services,strengthe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effectively improve service performance.
    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运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实现。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要求,积极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神,探索提高我国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的有效方式,探讨财政支持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机制,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组成课题组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四类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国有大型艺术表演场馆(观众席1200座及以上)、省级图书馆、省级博物馆、省级群艺馆,就其运营管理、财政支持范围、方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抽样调研。本次调研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共计有31座省级博物馆、31座省级群艺馆、30座大型演艺场馆、31座省级公共图书馆。课题组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三类问卷,分别为单位问卷、财政保障问卷和公众满意度问卷。调研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回收有效单位问卷107份,有效财政保障问卷577份,有效公众问卷20392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6.9%、93.06%和93.45%。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主要为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负责人、从业者及公众。被调查的从业者、公众涵盖了各个年龄段、文化程度及职业群体,基本能反映当前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全面情况及人们对其运营状况的真实观感。

    一 我国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基本现状

    调研显示,近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在场馆设施、文化产品供给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场馆硬件设施日益完善,但东中西部的地区差异仍较明显

    基础设施设备是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服务的硬件基础,包括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服务设备、文化活动服务场地等。随着我国财政投入的加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硬件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调研显示,目前我国省级博物馆、群艺馆、图书馆馆均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分别为33789.7m2、7916.77m2和47971.67m2。其中省级博物馆74%的设置了休息区坐席、67%的设有餐饮服务、81%的设有停车场,89%的设有自己的官网。省级群艺馆绝大部分设有阅览室(79%)、业务用房(80%)和展览用房(70%),馆均拥有阅览室、业务用房、展览用房面积分别为344.94m2、4384.14m2920.98m2。省级图书馆平均每个馆拥有阅览室坐席数1877.54个,拥有书库12239.18m2,拥有计算机625.22台。被调研的大型演艺场馆平均主体建筑面积为16935.2m2;88.5%的演艺场馆设置了专门的舞台,平均面积为1258.39m2;84.6%的设置了化妆间,平均面积为396.84m2;69.4%的设置了专门的排练厅,平均面积为386.33m2。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各类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硬件条件已相对完善,配套设施也大多基本建成。

    同时,调研显示,在硬件建设方面东中西部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如在被调查的30个省级群艺馆中,东、中、西部拥有展览用房的平均面积分别为1219.33m2、380m2、997.37m2。东部省级群艺馆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被调查的大型演艺场馆中,建成年代在20年以上的场馆,西部的占50%。省级博物馆、图书馆也大多类似,东部场馆的硬件配备要优于中、西部地区。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硬件标准化建设仍有待提升。

    (二)场馆从业人员规模相对稳定,队伍结构有所优化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从业人员的素质对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省级博物馆、群艺馆、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分别为6238人、1900人、7913人,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69%、3.43%、1.61%。从业人员规模基本保持稳定,略有增长。

    从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人员队伍结构看,也有所优化。一是从学历结构看,大多数从业人员均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数据显示,被调查的省级博物馆拥有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从业人员分别为15.16%、51.77%和33.07%。被调查的省级群艺馆拥有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从业人员分别占9.86%、59.67%和30.46%。大型演艺场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从业人员学历偏低,但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也占到三分之一以上(35.3%)。

    二是从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者所占比例仍不高。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