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
一 我国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基本现状
调研显示,近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在场馆设施、文化产品供给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场馆硬件设施日益完善,但东中西部的地区差异仍较明显
基础设施设备是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服务的硬件基础,包括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服务设备、文化活动服务场地等。随着我国财政投入的加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硬件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调研显示,目前我国省级博物馆、群艺馆、图书馆馆均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分别为33789.7m2、7916.77m2和47971.67m2。其中省级博物馆74%的设置了休息区坐席、67%的设有餐饮服务、81%的设有停车场,89%的设有自己的官网。省级群艺馆绝大部分设有阅览室(79%)、业务用房(80%)和展览用房(70%),馆均拥有阅览室、业务用房、展览用房面积分别为344.94m2、4384.14m2920.98m2。省级图书馆平均每个馆拥有阅览室坐席数1877.54个,拥有书库12239.18m2,拥有计算机625.22台。被调研的大型演艺场馆平均主体建筑面积为16935.2m2;88.5%的演艺场馆设置了专门的舞台,平均面积为1258.39m2;84.6%的设置了化妆间,平均面积为396.84m2;69.4%的设置了专门的排练厅,平均面积为386.33m2。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各类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硬件条件已相对完善,配套设施也大多基本建成。
同时,调研显示,在硬件建设方面东中西部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如在被调查的30个省级群艺馆中,东、中、西部拥有展览用房的平均面积分别为1219.33m2、380m2、997.37m2。东部省级群艺馆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被调查的大型演艺场馆中,建成年代在20年以上的场馆,西部的占50%。省级博物馆、图书馆也大多类似,东部场馆的硬件配备要优于中、西部地区。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硬件标准化建设仍有待提升。
(二)场馆从业人员规模相对稳定,队伍结构有所优化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从业人员的素质对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省级博物馆、群艺馆、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分别为6238人、1900人、7913人,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69%、3.43%、1.61%。从业人员规模基本保持稳定,略有增长。
从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人员队伍结构看,也有所优化。一是从学历结构看,大多数从业人员均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数据显示,被调查的省级博物馆拥有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从业人员分别为15.16%、51.77%和33.07%。被调查的省级群艺馆拥有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从业人员分别占9.86%、59.67%和30.46%。大型演艺场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从业人员学历偏低,但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也占到三分之一以上(35.3%)。
二是从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者所占比例仍不高。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