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
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朝鲜自主和平统一事业一定胜利》,重申支持朝鲜半岛统一。
3月11日,针对美韩举行的“联合作战训练”,《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露骨的战争挑衅》予以抨击。
B.14 威海:以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唱响威海全面深化改革
一 威海市具备良好的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基础条件
近年来,威海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的总体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全域威海”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互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平衡均等,促使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一)城镇体系结构初步形成
坚持规划引领、有序发展的方针,威海市构建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荣成、乳山两个县域中心城市为组团,以12个中心镇为节点,以若干建制镇为网络的市域城镇布局。市级层面上,启动六大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构建了市域一体化发展大框架。县级层面上,文登区“两大板块三大功能区”发展战略、荣成市“一城两带三片区”发展战略、乳山市“两城两区”发展战略为城市空间的有序拓展创造了条件。镇级层面上,拥有国家级重点镇4个、省级中心镇10个、市级中心镇12个,初步形成层次分明、协同发展的镇级网络。
(二)产业支撑能力逐步增强
实施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推动工业化战略,促使城镇化发展产业基础逐步夯实。2013年,威海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8.0∶51.5∶40.5,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实现以产业增长促进城市扩张、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支撑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现代农业发展上,通过大力发展安全高效生态农业,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181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36.5万亩,初步实现了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2013年,威海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582元。在工业发展上,规划建设了五大海洋优势产业基地、十大高端产业聚集园区。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7.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比重均处全省前列,全市工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通过实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行动,成功举办了国际食品博览会和国际渔具博览会等活动。2013年,全市旅游总收入338.85亿元,第三产业总增加值1033.29亿元。
(三)城镇承载能力大幅提高
威海着力促进城市功能完善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交通、供排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人居创业环境日益改善,承载能力稳步提升。2013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060公里(含农村公路);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22.5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59万门,城市出口带宽达440G[1];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2.3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32平方米;燃气普及率、自来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100%。在衡量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水平的12项指标中,威海市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城区绿化覆盖率等7项指标连续六年位居全省首位。
(四)城乡统筹水平不断改善
威海通过不断提升城乡公共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推进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住房保障上,截至2013年底,全市新建经济适用房1.26万套,公共租赁房1.06万套,进城农村居民的住房需求得到一定保障。在户籍管理上,出台了《威海市居民户口迁移管理暂行办法》,城市落户条件进一步放宽、放开。在就业促进上,通过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培训服务体系,201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2%,被评为全国首批创业先进城市。在教育上,在全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一了城乡中小学生公用经费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小学人均公用经费达到700元,初中人均公用经费达到900元。在社会保障上,统一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老年人高龄补贴标准。全市98.2%的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城乡居民全部参加医疗保险,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达到30万元,大病报销比例达到70%,均居全省前列。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建成镇级供热站28座,镇区13.4万户居民享受集中供暖、供气服务;建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52座,镇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建成镇级垃圾转运站51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威海是全省唯一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