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动态

    作者:武守喜 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摘要:

    为总结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形势,探索下一步发展思路和路径,分析各类商业模式的优缺点,本文对2014年以来各地区充电基础设施支持政策及建设动态进行了梳理,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概括介绍了群充电、众筹充电、无线充电、移动充电等四类新型商业模式,虽然这些商业模式目前还未盈利,其最终效果还要经过市场及时间的检验,但其创新的思维值得向行业推广。下一步,建议包括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在内的充电基础设施相关单位要继续提高认识,找准定位,开拓创新,加强配合,不断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协调、有序发展。

    自2009年开始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及相关的车辆销售、电池生产、售后维修等服务业已取得显著进步,但应始终贯穿其中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正如2015年“两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所言,“现在新能源车发展最大的瓶颈跟过去相比,并不是客户担心车好不好用,而是更多担心充电设施的建设”。正因为此,2014年以来,相关政府部门就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问题出台了极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2015年还将出台更加全面的规划指导意见,相信随着这些措施的逐一落地,更贴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充电服务保障体系必将加快建立。

    一 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简称《规划》),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及任务。为落实《规划》,三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但这些政策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较弱,引导促进作用较小。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随后各有关部委依据《指导意见》出台了更“接地气”的政策措施(见表1),各相关城市颁布了更切合实际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

    表1 国家出台的支持政策措施(2014年6月~2015年5月)

    表2 部分地区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费收费标准

    表3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奖励标准(2013~2015年)

    表4 各种类型新能源汽车折算关系

    《指导意见》着重解决了当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在全国层面上强调统一规划和标准、资本放开、电网配合、模式创新等,尤其是明确了建设用地政策思路,解决了当前充电设施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这向社会各界释放政府支持充电设施产业发展和普及应用的积极信号。下一步,随着具体措施的逐渐落实,充电设施建设速度将逐步加快,并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地方政府也将更加重视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及寻找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平衡点。同时,《指导意见》明确了充电定价机制,这将调动各方投资充电设施行业的积极性,有利于充电设施产业的长远发展。此前,有地方以较低的优惠电价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但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电网企业将面临巨额亏损;而采取较高电价的方式(如油电对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优势又被抵消,提出的“基础电价+服务费”的收费机制,将有效促使用电价格回归合理范围。

    在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的同时,作为全国最大供电服务公司的国家电网公司也发布了《关于做好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报装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关于简化业扩手续提高办电效率深化为民服务的工作意见》(国家电网营销〔2014〕1049号)等相关文件(见表5),在供电业务方面对充电设施予以支持。全面开放充电基础设施市场,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慢充、快充等各类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了充电基础设施用电报装服务程序,简化了相关业扩手续,优化了办电流程。

    表5 《关于简化业扩手续提高办电效率深化为民服务的工作意见》主要条款

    二 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充电网络逐步形成

    在国家政策措施的引导下,各地区、各城市充分发挥试点积极性,不断引进新思路,新模式,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过去一年来,行业已充分意识到了充电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各地区的发展更加趋于理性。以住宅、办公场所等自用充电桩为主,商场、饭店停车场、公共充电站等公用充电桩为辅,以高速公路服务区快速充电站为补充的充电模式逐渐成为行业共识。综合看来,2014年以来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建设数量再创新高,部分城市和区域逐步形成网络。据科技部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建成充换电站835座,交直流充电桩3万个,其中站内0.83万个,站外2.17万个(见图1)。交流慢充桩中,站外充电桩占比77%,其中位于住宅、办公及商业区的占总量的71%。综合来看,北京、深圳、合肥三地充换电设施建设数量领先于其他地区。据统计[1],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累计建成了约6600个充电桩及5座换电站,车桩比约为1.5∶1。在公交、环卫、出租等专用领域,已建成充换电场站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