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
低速电动汽车无疑是中国电动汽车行业2014年度最热门的焦点议题之一。分析了市场规模快速野蛮增长、生产企业良莠不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牌无照上路影响交通秩序、铅酸动力电池存污染隐患等低速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客观形势和面临的现实问题,阐明了规范行业和交通管理的迫切性。论述了规范发展低速电动汽车行业对改善民生、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行业节能减排、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表明了规范低速电动汽车行业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客观分析了发展利弊,论证了从行业发展实际和市场客观需求出发对低速电动汽车规范管理并引导其有序发展利大于弊。立足国情并借鉴国外管理经验,建议兴利除弊、疏堵结合、对低速电动汽车实施分类管理,界定产品概念和定义,从投资、准入和交通等方面尽早地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并完善相关标准法规加以规范。
本文所称低速电动汽车是指主要使用铅酸动力电池、性能和配置普遍低于常规电动汽车的一类四轮纯电动乘用车产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最高设计车速较低、续驶里程较短(低于纯电动乘用车标准“双80”要求)、安全配置较低、尺寸较小、价格低廉且没有公告资质。低速电动汽车2008年左右在国内农村市场悄然兴起,由于其与现行行业管理和交通管理体系的不适应性,发展利弊饱受行业争议。2013年版的《新能源汽车蓝皮书》在调查篇中发表了“低速电动汽车发展利弊分析”一文,基于国内外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从多角度论证了低速电动汽车发展利弊。近年来相关管理部门针对低速电动汽车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和管理研究工作,已基本形成了将其“纳入汽车行业管理和交通监管体系”的共识,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在如何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分歧。两年过去了,低速电动汽车行业依然在争论中无序地盲目发展,市场诱惑下的投资冲动日益高涨,低水平重复投资项目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多个省市被迫出台地方解禁政策。2014年,社会对低速电动汽车依然持续关注,从3月份的央视3.15晚会曝光行业发展乱象,到山东省5月份的排查整治整肃风波和6月份的行业自律,再到8月份多部委的联合专题调研和年底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专题研究报告公布,关注热度不减。本文针对低速电动汽车行业盲目发展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期待为低速电动汽车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 正视行业发展问题,规范行业有序发展刻不容缓
近几年,在强劲的市场需求诱导下,我国部分省市涌现了大量的低速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初步形成了若干产业集群。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及条件差异较大,产品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企业不符合现行的新能源汽车投资、准入管理条件,大部分产品也难以满足纯电动乘用车国家强检法规要求。大规模无牌无照上路混行造成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量使用铅酸动力电池对环境保护也产生污染隐患。正视行业盲目、无序发展带来的现实问题,亟须管理部门规范行业和交通管理、加强交通秩序和电池回收监管。
(一)产销规模快速增长,市场倒逼地方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仅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四省的低速电动汽车产量就超过40万辆。山东省是产销规模最大的省份,据山东省经信委统计20家主要企业低速电动汽车的产量:2011~2014年分别是6.84万、11.38万、17.15万、21.6万辆,产销规模连续保持高速增长。
为了规范和促进本地低速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山东、福建、河南洛阳、河南驻马店、河北邢台、湖南娄底、广东佛山、湖北襄阳、安徽阜阳、贵州毕节、广西河池、辽宁朝阳、山西大同等地方政府在低速电动汽车管理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先后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政策法规,规定了低速电动汽车的生产条件、产品标准、行驶区域、登记上牌、驾驶资质、车辆保险、事故处置等要求,核心是允许产品生产销售和上路行驶。驻马店、佛山、娄底等部分城市还出台了财政补贴措施鼓励购买本地低速电动汽车产品。2012年8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开展小型纯电动汽车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12〕52号),将有条件的淄博、潍坊、济宁、德州、聊城等5个地级市所辖38个县(市)(不含市辖区)列为试点区,开展了管理试点工作;2014年6月,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制定实施了“山东省小型电动车行业标准”“山东省小型电动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山东省小型电动车保险方案”,开展了行业自律。2014年12月,河南省汽车行业协会公布了《低速电动车标准》《河南省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试行)》。2014年底,福建省出台了《低速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管理暂行办法》,省物价局2015年3月公布了《关于核定低速电动汽车牌证工本费及安全技术检验收费问题的复函》,明确了牌证工本费和安全技术检验收费标准,为低速电动汽车全省范围内合法上路提供了依据。
相关地方政府的政策法规和试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和交通秩序、推动了行业创新和升级,但由于没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在实际管理中并没有认真执行,监管也基本流于形式,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差别化管理体系。如在交管方面地方政策都有相应的牌照、驾照要求,但实际